大多数人写作太差,只因不明白这一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7-12-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不喜欢卖关子,所以将最重要的结论放在文首:大多数人写作太差,原因在于不明白写作的底层逻辑

什么是写作的底层逻辑?写作是一个“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但大部分人有意无意忽视了其中的一两个环节,导致写出来的东西惨不忍睹,或者干脆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明白了写作的底层逻辑,其实也就明白了提高写作的方法:加大内容输入,强化加工能力,保持不断输出。

看到这里,你肯定会有一连串的问题:怎样加大内容输入?到底输入哪些内容?如何才能强化加工能力?如何才能提高输出能力?别急,时间还很长,我们慢慢来。

一、如何加大内容输入?

加大内容输入,最直接的方法是多读书。读哪些书?我的建议是:无所不读。我个人爱读心理学,这让我在写作时构思出内心世界更加丰满的人物;我爱读历史,它能帮我培养起对客观世界的洞察力;我也爱读人物传记,它能让我看到很多人物命运轨迹的演变,从而在写人物时做到不轻易贴标签,不轻易臧否别人。

除了读书,访谈、看电影、与人聊天、观察别人等都是加大内容输入的方法。往大了说,只要是能引发你去进行深度思考的东西,都可被看为是优质的内容

也许你会说,“我天生话痨,最爱和人聊天,怎么不见写作能力有提升?”或者,“我整天就是追剧,写作能力也不见有多好啊?”

问题就出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并没有进行深度思考。以读书为例,你是读完就忘,还是读完之后认真画思维导图,写读书笔记?这两者之间的结果是不同的。你追剧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编剧用了什么样的叙事方法?他是用什么方法来推动剧情向前发展的?又是用什么方法来处理人物面临的矛盾的?不同的场景之间是如何衔接的?

以前段时间很火的《白夜追凶》为例,在这部剧里,编剧是用什么方法来推动剧情向前发展的?用了双线叙事:一条是破案,这一条线将剧情分为了几个故事;同时,两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悬而未决的灭门惨案,这条线贯穿了整部剧始终,也是第二季要解决的问题。这事你就要去思考,如果自己来写一个故事,是否也可采用这样的叙事方法呢?

二、如何强化加工能力?

所谓加工能力,就是对获得的素材进行整合并化为己用的能力。在写作里面,最难的是这个环节。很多人认为,输出环节是最难的,因为涉及到遣词造句。但实际上,写作是末技,写出来并进行修改只不过是最后的临门一脚,在未动笔之前的思考环节,才是最难、最考验人的环节。

大学毕业后,我在媒体行业工作了近四年。留学归国后,我在某商学院任高级编辑。当初在媒体工作时总编辑颇为严苛。每篇稿子之前,她都会问我,“这篇稿子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为什么你认为它是正确的?”

“记住,”她很多次对我说,“不要试图向别人传递你自己都不相信的观点和信息,那会让你言不由衷。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你这样做了,他们一定会发现你的虚伪之处。”

所以,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深入思考透这几个问题:我想表达一个什么命题?我手里的素材能够支撑这些命题吗?我自己是否相信这个命题?很多人写作全凭一时的创作冲动或所谓的灵感,最终写出来的东西除了感动自己之外一无是处;原因就在于,创作者动笔之前没想清楚自己想表达什么,而是信马由缰,最后读者根本不知道他的写作意图。

你在思考这几个问题时,你就是在进行加工。当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你就可以开始输出了。

三、如何提高输出能力?

如果说加工环节是第一次创造,那输出就是第二次创造,是将脑海中已经描绘好的蓝图画在纸张之上。

当我们写作时,应该将最重要的精力放在哪一部分?答案是:第一段,以及之后每段的第一句话。

精彩的文章开头就像鱼钩,能瞬间“钩住”你的注意力。伟大的作品都有一个精彩的开头。以卡夫卡的《变形记》为例: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这让我们忍不住问:他为什么变成了甲虫?之后会发生什么?好奇心驱使我们不断读下去。

而每段的第一句话,起两个作用:承上,启下。一个故事行进是否流畅,和每段话的第一句有很大关系。关于每段第一句话如何写作,中间有一些技巧,后面的文章再展开来谈。

如何写好一个开头?一篇文章的开头,至少有30种方式。最典型的包括设置悬念、提炼金句、做出承诺等。前面提到的《变形记》开头就是设置悬念,《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则属于提炼金句。

到这里,我们已经大概讲清楚了写作的底层逻辑,以及提高写作能力需要注意的环节。但是,还有众多的问题悬而未决:小到如何遣词造句,大到如何构思故事情节,如何写出形象丰满的人物。这些问题,我们会在之后的系列文章中一一来予以解决,欢迎关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