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语文教育的根基
听了莫砺锋教授的唐诗讲座,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莫教授一边讲唐诗,一边谈人生,我突然发现,莫教授年轻时候和我有着不少相同之处,譬如,都是“家庭出身”不好,都当过10年农民,都是1977年参加高考——不过我当年高考落选,1978年再考才进了大学门。我跟莫教授仿佛还有过一次 “间接交集”:人大附中有一年教师招聘,来了一位高高瘦瘦的应聘者,自称是莫砺锋教授的博士。一听介绍我们的眼睛立刻就亮了,甚至还没进行过试讲,校长就已拍板:“这个人我们要定了。”试讲的课文是李白的《蜀道难》,当讲到“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时,博士口中突然冒出了“李白当年仗剑远游就杀人如麻”之类的话,让我们大吃一惊。听完课我们私下议论,这位博士果真是莫教授的博士吗?莫教授会这样看李白吗?我们很想就此求证一下莫教授,但一直没找到机会。最终,这位试讲博士我们还是没敢录用。
莫教授对唐诗烂熟于心,讲座时信手拈来,如数家珍,真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今天要讲的就是读书的问题。在座的各位老师是来自全国各地初中语文教学一线的精英,我也是初中语文老师,所以跟大家有很多话可以讲。2010年7月,高三学生一进高考考场,刘彭芝校长一个电话把我喊到她的办公室,见面的第一句话是:于老师跟您商量点事。我想还能有什么事,从教29年,在高中讲台站了29年,其中25年教高三,在人大附中连续8年教高三,校长无非让我下一年继续带高三罢了。可校长接下来的话让我大吃一惊。她说,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纲要》中关于“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人大附中2010年从全市小学五年级选拔了一批学生,跳过六年级,直接来人大附中读初一。新学年,想安排你去教他们。——哎呀,从教高三到去教小学六年级,一下子空降七个年级,这也太匪夷所思了!我没有丝毫的思想准备,一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二十几年高三,我的全部资源、全部经验、全部优势都在高三。自己从前不仅没教过初中,更没教过小学,校长的安排意味着我在行将退休的年龄,还要从零开始,去接受新的考验,这实在太具有挑战性了!然而最终,我还是忐忑不安地接受了新的工作安排。
新学期开学了,我捏着薄薄的七年级第一册语文课本,走上了六年级学生教室的讲台。抬头一看,一片灿烂的红领巾!从前一直教高三,面对的都是人高马大、得仰视才看得见高三生,而今,眼前是四十几张天真烂漫的娃娃脸,不觉精神为之一振,自己小学时学过的一首小诗一下子冒了出来,顺口给他们朗诵起来:
我爱我的红领巾,
就像爱我的生命。
她是红旗的一角,
是烈士的鲜血染成。
……
诗背完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问:这是谁的诗?我们怎么没学过?气氛活泼而热烈。我的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就这样开始了。
望着孩子清澈如水的眼睛,仿佛看到了他们透明的心灵。对于这些上帝抛来的新生儿,教育本该让他们越来越聪明,让他们的发展有着无限的可能性,让他们的人生更美好;可是为什么教着教着,他们的眼睛反而逐渐黯淡下来,有聪明的被教笨、笨的被教傻的迹象呢?小学毕业了,就像“君有疾在腠理”;初中毕业了,则君有疾在脏腑;到了高中毕业,便病入膏肓……
下面几个课堂教学事例令人深思。
记得高三课上介绍李清照的《声声慢》,当讲到李清照晚年的生活凄凄惨惨戚戚时,一个男生困惑不解地问道:李清照在南宋生活得这样痛苦,为什么不搬回北宋去住?
还有一次,我给出了这样一道诗歌鉴赏题:
“千年田换八百主,一张口插几张匙”(辛弃疾《最高楼》)两句词颇有意味,请简要赏析。
两句词表达的意思不难理解,安贫乐道的辛弃疾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物质财富是一直流动的,不断变换着主人,只有精神财富才能永恒。有个同学居然这样回答:千年田换八百主,平均每1.25年换一次主人。
还有一次,我要求赏析苏轼的七律《红梅》,诗中涉及到杏花和梅花。一个同学的答案是:苏轼没学过生物,因此不懂得梅花和杏花有什么区别。
无奈,只好出一道我认为最简单的题:就杜牧诗《赤壁》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一段鉴赏文字。
注释:1.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地的宫殿。2.二乔:指乔氏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赤壁》是学生小学就会背的,赤壁之战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四句诗是明白如话的,按说完成这道题对高三学生来说应该是轻而易举的。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却出现了不少令人哭笑不得的答案,例举如下:
这首诗写的是周瑜兵败,二乔被囚的历史。
(每天埋头做题,对历史两眼一抹黑,乃至不知赤壁之战谁胜谁负)
周瑜在前方拼命鏖战,二乔在铜雀宫中苦苦等待。
(注释明确告知铜雀台为曹操所建,二乔怎能去那里等待)
这两句诗描写周瑜在风沙中苦苦前行救女儿的情景。
(完全无中生有,匪夷所思)
窥一斑可知全豹,高中生的诗词阅读水平如此低下,其语文整体学习能力如何可想而知。追根溯源,就不能不想到初中和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国教育的失败在中小学”,钱理群先生的话可谓一语中的。
几十年以来,语文教育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以为就是不读书,而读书恰恰是语文教育的根基。一旦离开了这个根基,语文教育就百病丛生,沉疴难治,导致“中学语文教学支离破碎”(王旭明),“中学生作文全线崩溃”(温儒敏)。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教学要以整本书的阅读为主,而以单篇课文教学为辅。而我们几十年的语文教学恰恰相反,整本书的阅读完全被弃置一旁,变成了单篇课文教学的一统天下,教科书成了语文教学的“圣经”。殊不知,“教科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朱永新)。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松树的种子,如果不读书,就等于把这颗种子种到玻璃杯里或者花盆里,一般不能发芽,至多长成盆景。但是要把它栽到大地上,这颗种子沐浴阳光雨露,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对于学生来说,这个“大地”就是读书。新课标早就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认为,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教科书只是一滴水,而世界则是浩瀚的海洋。语文教育应该以世界为课本,而不能以课本为世界。否则,就是蜗牛论雄,滴水泛舟。不仅会误人子弟不浅,语文教育也永远没有光明的前途。
出于如上考虑,我对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苏教版)进行了的大胆整合。从前,教科书要一篇一篇地讲,一篇课文要讲好几个课时,一本薄薄的语文教材要讲一个学期。整合之后,一本教材只保留了几篇古诗文、几副对联,以及《春》《社戏》《济南的冬天》三篇现代文,其他一律变成自读。这样一来,原本要讲二十周的教科书,三四周就讲完了,另外的十几周时间全部用来读大部头著作。从此,人大附中的名著阅读活动就开始了。
2010年暑期开学,我给学生推荐的第一本书是《红岩》。如今,《红岩》已经是北京市中考、高考必考篇目。接下来读《狼图腾》《重返狼群》《四世同堂》《平凡的世界》。在推荐《平凡的世界》时,有的老师心存疑虑,觉得100多万字的长篇巨著,六年级孩子啃得动吗?殊料《平凡的世界》的巨大魅力正像一个孩子在读书笔记中所说的那样:“书一打开,我的魂儿就被吸进去了。”有的同学看了一遍放不下,又去读第二遍、第三遍,有个同学甚至一连读了十遍,还有的同学别出心裁地去“续写”《平凡的世界》。这部激励千百万青少年成长的不朽经典,给孩子带去了多大向上向善的力量啊!
初一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读了六七部长篇小说,背诵了三十首毛泽东诗词,几十首唐宋诗词,几十副古今名联,写下了不少读书笔记。当名著阅读活动正蓬蓬勃勃开展的时候,第二学期开学之初, 30多封家长告状信摆到了校长的案头。家长的意见集中起来就是:于老师让学生读《平凡的世界》《四世同堂》,背诵唐诗宋词对联,中考考吗?如果因此影响了孩子的考试成绩,谁来负责?所以,强烈要求刘校长撤换语文老师,换上有中考经验的老师,否则,我们将要求集体转学……刘校长把家长的告状信递给我时,问我怎么看这一问题。三天后,我给刘校长写了一封长信,深入阐述了我对引领学生读书的看法。随后,学校召集了全体家长和任课老师会,刘彭芝校长、翟小宁副校长(现人大附中校长)出席了会议。会议开始,翟小宁副校长操着央视播音员的声调,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地读这封长信。会场里一片寂静。信读完,刘校长开始讲话:“今天我就要说说什么是教育。读书才是教育。拼命做题,每天字词句,开头结尾、语逻修,这些都是碎片化的知识,不是真正的教育。”刘校长是数学特级教师,她对语文教育的深刻认识让我大为吃惊。她接着说:于老师连续带了8年高三,高考成绩北京市遥遥领先第一,被人叫作“定海神针”。可是,为了《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我们顶着很大的高考压力把他从高三撤下来教你们的孩子,人大附中为此付出那么大代价,你们还不领情,要换老师。好,我答应你们的要求,现在就换,调于老师回高三。这时,家长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站起来恳求刘校长不要换人。一场家长告状风波就这样过去,三年名著阅读活动坚持了下来。后来我在个人公众平台上传了一篇题为《猝不及防,我成为被告》的文章(三期连载)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
尽管名著阅读很重要,但中考这一关还是要过的。我在初三下学期用半年时间带领学生进行中考应试训练,最终取得全区中考第一的成绩,中考状元也出自我的任课班。这正应了温儒敏先生那句话:“书读得多了,考试不会差的。”其实,书读得多了,不仅语文成绩不会差,其他学科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基础教育的全部任务就在于为学生打开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钱理群),书读得多了,文化空间打开了,格局境界大了,孩子会终身受益无穷。
2014年和2015年,北京市名著阅读现场会连续两次在人大附中举行。北京市教工委书记、北京市教委主任等领导出席会议,18个区县的教委主任、主管教育的副区长以及各区县的教研员、骨干教师千人左右参加会议。在两次现场会上,我先后做了《读书比什么都重要》和《语文教育的灵魂》两个主题报告,文章先后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报纸以及网络媒体广为刊用,对推动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名著阅读活动以及语文课程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前些天我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当读破万卷书变成做滥万套题》,引起很大反响。我认为,如果学生不读书的面貌不改变,“中学生作文全线崩溃”(温儒敏)的趋势就不会逆转。就像蜜蜂酿不出蜜来,是因为它没采花粉,而读书是采花粉的过程。
而且我认为,学生不读书,崩溃的不仅仅是作文,还有学生的精神,比如心灵空洞、认知懵懂、价值观扭曲、心理变态等等现象都会大量产生。现在中学生中这类问题太严重了。数理化固然需要适量地做题,但语文学习主要方式是读书。而今语文学习也异化为做题训练,从小学就开始,孩子就被湮没在训练的汪洋大海里。训练来训练去,学生被训练成机器人、侏儒人、偏执人、贫血人、迷瞪人、空壳人……现在偏执的学生特别多,凡事钻牛角尖,认死理,不仅语文学不好,连人格也出现问题,这和不读书的关系很大。因此,对于读书,是应该上升到做人的高度来认识的。不然孩子对传统文化、对民族的精华也不认同。不读书,民族传统文化的薪火就会失传,根脉就会断流。另外,读什么书至关重要。人大附中在读书过程中,以美、健康和拥有充足的正能量作为标准,形成了一份独具特色的书单。如今,这份书单已经覆盖北京,影响全国。
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而这份书单不仅利于孩子的语文学习与作文提升,更有助于他们的精神发育和生命成长。对于一个读书刚刚起步的孩子,不管你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这份书单都是送给你的一份珍贵的精神礼品;如果你是个小学生,那也不必失望,书单中的《狼图腾》《重返狼群》《小王子》《城南旧事》等作品同样是你难得的精神佳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