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8-03-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赏析咏怀诗“抒怀”的特点时,首先要看“事”与“怀”的结合是否高明。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的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的悠扬,再写故园之思的深浓,“事”和“怀”结合紧密、自然熨贴。

5.怀古咏史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刘禹锡、杜牧等。刘禹锡的咏史诗名篇有《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

二、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主要有虚实结合、用典、衬托或烘托、渲染、动静对比等,比较常见,答题时注意分析效果。

三、修辞

修辞在诗歌中常见的是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答题时重点是结合诗歌分析效果。

四、景物描写的技巧

对于诗词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点: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 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 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学/科网

4.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基础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发夷陵【注】

陆游

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

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

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

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舞便风。

【注】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诏从四川东归浙江,此诗是他从夷陵(在今湖北宜昌)出发时所作。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的写法很像杜甫的《登高》,全篇着眼时空距离的展示,有咫尺万里的气势。

B.湍急的江流和一个接着一个的险滩,使人感到心胆破的危险,好像走到了绝境之中。

C.“地辟天开”是耳目所不及的,却偏要说在“指顾”之中,又把延伸的空间扯远了。

D.俊鹘是“横飞”,大鱼是“腾出”,纵横交错自下而上,从大处落笔写得细致入微。

E.杜诗妙在将立意恢宏与笔触细腻等对立的审美范畴和谐统一,陆游诗深得此中三昧。

2.作者因何而“喜”?全诗是怎样体现这一情感的?

【答案】

1.CD

2.第一问:①过尽险滩,诗人顺风顺水,视界开阔、心胸开朗之喜;②奉诏东归,诗人预感将身担大任,要有一番作为之喜。第二问:①全诗采用由远及近的写景视角,时空开合设计巧妙,以山平水远、苍茫开阔的景色来抒发胸中块垒;②实写眼前之景却达到目力所不及的地方,于是引出“地辟天开”的 想象中的境界,虚实结合构成一个壮阔宏伟的境界,以此来展现人生抱负;③以比喻的手法极写战鼓雷动、浪涛拍打江岸的声响,动静结合互相映衬,从“百滩过尽失途穷”和“大鱼腾出欲凌空”,来表达难抑的喜悦之情。

【解析】

 

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此题主要从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以及比喻的修辞的角度分析。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咏钱

【唐】罗隐

志士不敢道,贮之成祸胎。

小人无事艺,假尔作梯媒

解释愁肠结,能分睡眼开。

朱门狼虎性,一半逐君回。

咏钱

【唐】徐寅

多蓄多藏岂足论,有谁还议济王孙。

能干祸处翻为福,解向仇家买得恩。

几怪邓通难免饿,须知夷甫不曾言。

朝争暮竞归何处,尽入权门与幸门。

【注】①梯媒:媒介。②邓通:蜀郡南安人,汉文帝男宠;凭借与汉文帝的亲密关系,依靠铸钱业,广开铜矿,富甲天下。景帝即位,邓通被革职,其家产被没收,饿死街头。③夷甫:《世说新语》载王夷甫清高,“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罗诗第一联,深刻东西了金钱的危险性的一面,颇具警示意味。

B.徐诗第二联,揭示了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翻云覆雨的巨大力量。

C.罗诗对小人的钻营表现出深深的蔑视,徐诗对邓通的命运表现出深深的同情。

D.两首诗都较强烈地表达了愤世嫉俗之情,且对社会阴暗面的认识有相同之处。

E.两首诗都以讽刺诙谐之笔,辛辣批判了“小人”“权门”对金钱的疯狂追逐。

2.在表现手法上,这两首诗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E

2.相同之处:A题材上两诗都是咏物诗,两首诗都用托物言志,通过“钱”这一形象,揭露了小人和朱门富户虎狼般的贪婪本性。b手法上两诗都用了对比,罗诗以志士和小人进行对比,徐诗以邓通和夷甫进行对比。c主题上两诗都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愤怒之情,用讽喻手法对这种社会现象充满了讽刺和批判。          不同之处:徐诗用了典故,罗诗没有用典故。   

【解析】

 

点睛:诗歌比较手法技巧解题方法:① 审清题干,明确要考查的表达技巧的类型。 ② 熟知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 修辞方法;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描写手法——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视听结合等 结构安排——首尾照应、开门见山、过渡、以景入情、卒章显志、伏笔铺垫等。 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渲染等; ③ 合诗句比较分析各自的表达技巧及效果。④注意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 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星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C.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的所思、所感、所痛。

D.尾联出句表达诗人对朝廷的关切,对句则描写出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从中可见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E.后人评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寓情于景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2.请结合全诗赏析首联的作用。

【答案】

1.AB

2.①点题。出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内容,对句点明“野泊”的原因。②奠定全诗情感基调。出句一个“乱”字已显出诗人对荒乱时世的感慨,对句中的“逋逃”则传出漂泊无家的愤激之情。③统领全诗,引出颔联和颈联。颔联紧承首联出句,进一步写望月所见所闻;颈联则紧承对句,抒发怀归之情。④呼应尾联,尾联所写的兵荒马乱的情景正与首联“乱”字遥相呼应。

【解析】

 

点睛: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 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是开头,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

 

?能力捷进测

一、【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分)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

【答案】

(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

【解析】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该题可以形成三个步骤:一、找出描绘性句子,判断哪是叙述,哪是写景,从诗中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二、细读,从哪些修饰语看出它是在描绘,如形容词、修辞手法。三、再看哪些地方可以进行补充。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日落断桥人独立”为叙述,“水涵幽树鸟相依”为写景,答题时应用概括性词语总述,从“幽”“人独立”“ 鸟相依”可以判断为“宁静”,其次再联系诗句,运用联想和想象具体描绘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