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管孩子,而是用这个方法陪孩子一起成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8-05-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Produced by SOMOM



说起教育,各位父母一定不会陌生,我们每天都会被各种教育问题包围,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教育


换个角度看“教育”的意义,也许真正需要教育的人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


今天,推荐给大家的一个绘本叫作《爸爸的好儿子》,它是一个具有成人意义的故事。读完之后,你会觉得,自己的收获比孩子还要多:


城市慢慢醒过来,一个新的早晨,人们开始忙碌。街道上弥漫着刚出炉的面包香味,所有商店都打开了大门,只有一家玩具店安安静静的。

在玩具店的中央,有一架古老的钢琴,老鼠一家就住在钢琴腿上。鼠爸爸年轻时是个出色的拳击手,现在它是一个调音师。


鼠爸爸常常叹气,难过地看着那些从前获得的奖杯,它希望儿子能够成为自己的接班人。


子承父业,是鼠爸爸的心愿,本着“教育儿子”的出发点,它要把自己的价值观传导给小老鼠。



可是,小老鼠并不喜欢拳击,它喜欢跳芭蕾舞。


鼠爸爸怎么办呢?


它就把拳击手套挂在儿子床头,表示不喜欢小老鼠学芭蕾舞,可它的儿子一脚就把拳击手套踢开了。


站在门口的鼠爸爸看见了,摇了摇头说:

“唉,不过,我相信有一天你会走上拳击台的。”


瞧,当“教育”就是非要把自己的价值观贯彻给孩子时,总是很容易碰壁呢。



鼠爸爸正准备去上班,忽然有两颗黄色的大眼珠,直直地盯着它。那是一只又高又胖的大黑猫,用锋利的爪子划过钢琴表面,然后踏过琴键,快速往下一跳,落在鼠爸爸面前。


鼠爸爸挥动拳头,要让大黑猫尝尝它的厉害,没想到,大黑猫一下子就把鼠爸爸摁倒在地。


鼠爸爸只好大叫起来:

“天哪,怎么会这样?!”


原来,我们想教会孩子的价值观,不见得正确,鼠爸爸认可的“拳头才能打天下”,在凶猛地大黑猫面前不管用了。



这时候,小老鼠出现了。它开始优雅地跳舞。大黑猫看得眼花缭乱,它无法忍受这只小老鼠了,于是放下鼠爸爸,扑向了它的新猎物。


“喵-----”


大黑猫气急败坏地追着小老鼠,但小老鼠太灵巧了,大黑猫不小心撞在钢琴腿上,摔倒了。


旧钢琴正在播放最后一个音符,小老鼠弯下腰向大家深深一鞠躬,这可是它在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



鼠爸爸激动地拉住儿子,骄傲地说:

“这样就对了。宝贝,你是爸爸的好儿子。”


不知道这之后,鼠爸爸还会不会要求小老鼠学拳击呢?还是已经从小老鼠身上学到了别的东西:不是只有拳头才能解决问题。

有位朋友说,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让她对教育的认知有了点变化:


期末考试,她女儿语文考了89.5分。

几个朋友在家做客,大家正好聊到孩子的成绩,她考虑到89.5分和90分也就差0.5分,潜意识里又觉得90分更好听一点,便顺口说女儿的语文成绩是90分。


结果话音刚落,她女儿就很认真地说:

“我的语文考了89.5分,不是90分。”


尴尬之余,看着女儿明亮的眼睛、真诚的表情,心里忽然有了种莫名的触动。

“我当时就想啊,我一直教育孩子要勇敢做自己,没想到,在乎别人眼光、怀抱着虚荣心,不敢做自己的不是孩子,而是我。”

“我开始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或许,教育压根就不是我们要教会孩子什么,而是先让我们自己做到什么,然后才能带领孩子做到什么,甚至,是我们向孩子学到什么。”

听了她的话,我也试图回忆陪孩子一路走来的日子。发现还真的是这样,好像孩子教会我的,远远超过了我所教会她的。


我发现换个角度看“教育”,不要总想着用自己的观点去纠正、改变孩子,反倒轻松了,人一轻松,心态也柔和许多,一下子觉得平日里那些看不惯她的地方,其实也没我想的那么严重。


你们要不要试试这个换位思考法?

当我们从“施教者”的位置撤下来,变成和孩子“互相学习“,收获会更多。有意思的是,家长的收获,最终还是会作用到孩子身上。


也许,这就是契合了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对“教育”的解释: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当你用了这个方法,其他不敢保证,至少吼娃的声音分贝会降低几个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