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8-06-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你越不舍得用孩子,孩子就越不中用。

◆ ◆ ◆

作者:小禾妈

最近看到一个妈妈的朋友圈,点赞爆棚了。

这位妈妈有个10岁的女儿,懂事得让人心疼。

她一个人放学回家,一个人去菜市场买菜,一个人麻溜做饭。

你可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可小女孩的父母可都是海宁市中医院的医生,自己还是独生女。

爸妈上班忙,下班又晚,懂事的她主动包揽了做饭这件事,从洗菜、切菜、到做饭,不慌不忙,井井有条,感动的妈妈在朋友圈晒起贴心的女儿。

张晓红没想这一晒,点赞爆棚,评论无数,还引发了热议。

很多人羡慕这位妈妈有如此懂事能干的女儿,但我同时听到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痛点:

有网友说,自己是80后,小时候也经常帮爸妈做饭、做家务,为什么看来稀松平常的事,在30年后的今天,一个孩子做饭会变成新闻?

五一劳动节的时候,和几位宝妈在群里讨论,要不要让孩子做家务?

有人说,孩子那么小,哪里舍得让他们干家务,万一磕到碰到怎么办?

也有人说,让孩子学这些干嘛,他只要把学习搞好,将来考个好大学就行......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只要学习好”已成为很多父母的共识。

所以,这位妈妈放手让女儿做饭的事,无异于一股清流,才得以在网上发酵。

其实,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舍得用孩子,“只知道疼爱孩子,不舍得用孩子”已成为当今父母爱孩子的误区。

“我这套浦东的房子280平,是我23岁的儿子送给我的,你们的儿子会买房子给你们住吗?他可能还指望你吧?”

这是一位犹太裔上海妈妈面对镜头时的原话。

这位妈妈可不是吹牛,在她的教育下,两个儿子不到30岁前就成了亿万富豪,成功的同时,还孝顺母亲。

到底什么样的教育,养育出优秀且孝顺的孩子,我们可以看看沙拉的故事。

照片中的女子,就是沙拉·伊麦斯,虽有着外国人的面孔,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离婚后,她带着三个孩子前往了以色列。

挣钱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一直是她的头等大事。

语言不通的她只能选择去自己创业,历经波折后,她想到了卖春卷。

有着中国式妈妈惯常思维的她,一边卖春卷,一边带孩子,即便再苦再累,从不舍得让孩子搭把手。

所以,她的日常是:每天送孩子去上学,赶紧开始做春卷、卖春卷。

当孩子放学后,沙拉就不再营业,而是在小炉子上给孩子们做晚饭。

“妈妈再苦再累也没关系,只要你们能好好学习”,这是沙拉对孩子寄予的唯一厚望。

虽为生活、为孩子疲于奔命,但在沙拉看来,这是一种快乐的付出,沉浸在这种氛围中的沙拉,有天却因邻居的一席话而惊醒。

那天,当3个孩子和往常一样,围着炉子坐等开饭时,邻居过来大声训斥:“你们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学会帮助妈妈,而不是像废物一样,看着妈妈忙碌。”

说完又对沙拉吼道:“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明明已经精疲力尽,却被别人指着鼻子骂自己不称职,委屈的沙拉忍不住直掉眼泪。

邻居解释说:“在以色列家庭,孩子都是需要参与家务劳动的,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和照顾,你这样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听了邻居的话,沙拉决定让孩子参与卖春卷,从中得到酬劳,两个儿子的表现让她惊喜。

二儿子直接将春卷批发给了学校餐厅,薄利多销,赚取了利润。

大儿子的方法更出人意料,他借免费品尝春卷的噱头,在学校开展了由他主讲的“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前提是需要购买入场券。

沙拉说,难以相信在短短数日内,之前只会黏着她撒娇的娃娃,摇身一变为精明的小犹太商人。

除了让孩子们卖春卷,沙拉还专门设计了值日表,让孩子帮忙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可以说,家务是孩子们的必修课。

在妈妈“冷酷”教育下,孩子们不仅感恩妈妈的辛勤付出,更是从小就找到了今后人生的方向,善于经商的两个儿子,不到30岁就拥有了亿万资产,女儿也当上了出色的外交官。

孝顺的儿女为沙拉买了大房子,可我们的身边却总是发生着 “小伙当街殴打父母 ,只因嫌弃父母买的婚房太小”的新闻。

有人问,为什么中国式父母总是培养出白眼狼?

沙拉写的书《特别狠心特别爱》有一段这样的话: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朝他们索要!”

舍得用孩子,让孩子在挥洒汗水的过程中,感受父母的辛劳,感恩父母的付出,更能在体验中收获成长,培养出适用一生的能力和素养,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还记得轰动教育界的魏永康事件么?

17岁神童魏永康,在别人还没有完成高中学习时,他就以优异成绩考入中科院。

按理说,如此成绩优异的高材生,该是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却不料,还没有取得研究生学历,就被学校勒令劝退。

劝退的理由,让人瞠目结舌——生活自理能力太差。

下雪天还穿着单衣、拖鞋在校园里穿梭,从来不知道打扫卫生,臭袜子、脏衣服在寝室随处可见,甚至连正常的和同学的交流也无法做到。

有人比喻他是“学习上的天才和生活中的弱智”,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母亲。

和很多爸妈想法一样,魏永康的母亲认为,孩子成绩好,将来才有出息,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都不让儿子插手。

当儿子被退学那一刻,怒气冲冲的母亲来到学校责令儿子:“这么好的机会,你不争气,你不如去死好了!”

可悲可叹,明明是你剪掉了我的翅膀,如今却又怪我不会飞翔。

诗人于戈曾说:“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