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如何阅读才高效能?-《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8-07-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我以前读过这本书,但现在已经记不得里面的内容.......

★我读过的书快堆成山了,但着急需要引用一下的时候,总是派不上用场。

★如果有人问你最喜欢哪本书,你可能回答出一个书名,当对方再接着问下面的问题,你费了半天劲在回想,也回答不出来个所以来。

这本书主要讲什么的?

你为什么最喜欢它?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人的记忆力有限,回想不起具体内容也是情有可原,但明明读过了却什么也没记住,这就跟没读有什么区别吗?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只“读过”,还能把读过的内容记在脑子里呢?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具体应该做些什么呢?日本作家奥野宣之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书中就能找到答案。

本书教你的并不是单纯记忆书中的内容,而是让你认真选择每一本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书,然后真挚地与每一本书对话,努力从书中学到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智慧”。首先,读书不是“随便”地读,而是要带着明确目的,充满主动性地去读,真正消化书中的信息,使它成为属于自己的财富,深入理解书中的要点或运用书中的方法,成为自己信手粘来就能活用的参考。

本书框架很清晰,从选书,购书,读书,笔记和活用五个方面展开讲述。

一、如何选择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这个需要根据自己的读书需求或目的性去定位。比如,阅读小说,是为了享受故事情节,沉浸在作品的气氛中,阅读纪实作品,是为了解本书作家,还是为了分析最近流行的文学走向;阅读心理学类书籍,是为了解决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寻找到心灵支撑,还是学习其中的方法论辅导别人?那么,如何看清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这个来源于平时的收集----随想笔记。只有从日常生活里的积累,才是自己需求的真实反映。看历史电视剧的时候,随时把感兴趣的登场人物写下来,听广播的时候马上记下现场报道的地名,看文章时摘录感动自己的话语。坚持记下去,会积累不少内容,哪天当自己想去做某个主题阅读时,自然能从平时的收藏夹找到相关的书籍。

关于随想笔记,就是随心地记录,自由地书写的笔记本。在这里,你什么都可以写,不必拘束于是否分类,是否正式。而且要多记录一些一闪而过的小想法,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虽然不知道这些跃然纸上的想法能不能派上用场,此时觉得没必要记录的东西,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个瞬间影响你的态度,或为你的写作提供灵感,使人豁然开朗呢?

二、怎样获得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

获得图书,一般就是自己购买或在图书馆借阅。如果没有平时的收集,很容易陷入被动选择状态。即:别人推荐什么就是什么,照单全收。容易被广告和销量排行榜左右,没有目的性。如何从被动变成主动选择对自己真正有益,符合当下需求的书呢?通过笔记来选书,比如,我去图书借书时,就把之前笔记写下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写在便签上,通过图书馆的查找搜索,就能精确地找到那本你想要的书,再按照ISBN码去藏书架取下来即可。又如,之前你在浏览某报纸的广告或书评时,记下了作者名或关键词,但记不清书名了,只要通过网络搜索便找到了书名。通过笔记选书,目标明确,避免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图书馆找书,更避免因为一时冲动而购买的书堆积成山,却从没读过。

三、如何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1、读书笔记:摘抄+感想

即: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自己对文章的感想(评论)

书写是一件很耗时间的事情,所以作者提出读书笔记尽量从简从速,做到既简略又全面。为了写出精练而深刻的笔记,你在读完一本书后需要认真回想,思考,筛选需要摘抄的内容,提炼自己的感想,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部分与那部分的讲的虽然是同样的内容,但作者用了不用的表达方式,刚才重读时感觉这部分更容易理解。”

“这一段表达的虽然不是文章的主要思想,但如果删除就使上下文无法衔接。”

“我对这个例子印象非常深刻,如果自己写会举怎样的事例?”

当你一边思考一边选择要摘抄的句子时,你就不由自主地多读了几遍,特别是对没有读懂的地方,这样不断思考,不断重读的过程,自己已经加深了记忆。

2、做读书记号:通读--重读--标记--摘抄

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重读:读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那页再重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把书的另一角也折起来。

标记:再次重读上下两角折起来的那几页,经过第三次阅读仍想保留下来,就用笔在书上画记号,画线或用多色笔做记号。

摘抄:最后把标记出来的内容摘抄在笔记本。摘抄,虽然很费时间,但经过手写一遍,加深了对书的记忆,同时也加深理解。

3、分享:自审与他人评价学习效果

人们经常说“你为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时,才会真正理解它。”与人分享知识,你需要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写出来,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观点,你需要考虑自己学习到什么程度可以拿出来跟人讲,分享时你需从内容、逻辑,时间,方法、过程等五个维度去考虑,为你的受众去思考,如何设计分享才会更有效果。你的分享是侧重于内容选择,还是结构搭建,或者是视觉呈现。经过这一系列的准备与思考,相信你对自己的学习已有精准的把握度,当你分享出去时,别人的反馈,建议更是对自己学习成果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