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 闻诊大全6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8-07-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问诊 闻诊大全6

《小儿咳嗽的问诊》
咳嗽是小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证候。本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多见。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在小儿时期般以外感咳嗽多见。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千小儿脏腑娇嫩,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六淫之邪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入,首先伤于肺卫,使肺气闭郁,清肃之令不行,气逆于上则发为咳嗽。《幼幼集成》说:“因咳而嗽者痰为主,主治在脾;因咳而动痰者咳为重,主治在肺。”这种区分,对辨别咳嗽的病因、病位,以及立法、处方均有指导意义,对小儿咳嗽的治疗,总以宣通肺气、化痰止咳为原则。根据不同病因及证候。分别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
西医的急、慢性支气管炎等疾患多属本证范畴。
(一)问诊要点
咳嗽的问诊主要在于了解病程的长短、咳嗽的轻重。同时要注意询问发病的原因,咳嗽的状态,有痰无痰,有无喘促及发热等证候。还要了解饮食及大便是否正常,有无咽痛、流涕、呕吐等伴随证候。注意与小儿肺炎喘嗽,顿咳等病证相鉴别。
本病以咳嗽为主症,故辨证要点应根据咳嗽的声音及痰的性状来辨别寒热虚实。一般说来,病程较短,咳声有力,气粗声高,多为外感咳嗽;病程较长,咳声无力,声音低弱,多为内伤咳嗽;咳痰白而清稀,多为风寒犯肺;咳痰黄而粘稠,多为风热犯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多为阴虚肺燥;痰涎壅盛,色白而稀,多为脾虚湿盛。
(二)分型问诊
1.风寒咳嗽
问诊:咳嗽频作,痰白清稀,鼻塞流涕,喉痒声里。伴全身不适,恶寒无汗,喷嚏,头痛,或见发热。
治法:辛温解表,宜肺散寒。方用金沸草散或杏苏散加减。
2.风热咳嗽
问诊: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鼻流浊涕。伴发热头痛,微汗恶风,口渴,咽痛,或见呕吐。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止咳。方用桑菊饮加减。发热重者,重用生石膏。
3.痰热咳嗽
问诊:咳嗽痰多,稠粘难咯,发热口渴。伴鼻咽干燥,心烦不宁,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而热,目赤唇红,或见鼻衄。
治法:清热泻肺,化痰止咳。方用麻杏石甘汤或泻白散加减。痰多加用三子养亲汤。
4.痰湿咳嗽
问诊:咳嗽痰多,色白而稀,痰随嗽出。伴胸闷不舒,恶心呕吐,食少纳呆,乏力,或见便溏。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用二陈汤加味。呕吐加竹茹;便溏加白术、白扁豆。
5.阴虚咳嗽
问诊:久咳不止,干咳尤痰,或痰少而粘,夜间咳甚。伴午后潮热,咽喉干痒,唇燥口渴,五心烦热,盗汗,大便干结。
治法:养阴清肺止咳,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味。
6.气虚咳嗽
问诊:咳嗽无力,痰白清稀,少气懒言,体虚乏力。伴自汗,畏寒肢冷,食少纳呆,大便溏,心悸气短。
治法:健脾益肺止咳。方用六君子汤加减。畏寒肢冷加桂枝;痰多加三子养亲汤。

 

 

《肺炎喘嗽的问诊》
肺炎喘嗽在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涎上壅为主要特征。本病多见于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寒冷季节尤为多见。发病多由外感引起,亦常继发于感冒、麻疹或其它疾病过程中。一般发病较急,变化迅速,但多数预后良好。本病的发生,外因主要是由于感受风邪,内因主要责之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功能未固,因此易为外邪所侵。病位主要在肺,病性属热属实者居多。《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说:“肺主喘,肺病实则身温闷乱,气促喘急,肺气盛而热,又复有风冷者,则胸满短气,闷乱,喘嗽上气。”对小儿肺炎喘嗽的治疗以宣肺定喘,清热化痰为基本原则。痰多者首应涤痰,喘甚者应予平喘,肺热者宜清肺泄热,病久气阴耗伤者则应补气养阴。
西医的小儿各种类型肺炎,如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等均属本病范畴。
(一)问诊要点
本病以发热、咳嗽、喘促为临床特点。问诊主要应了解发病的原因、热势的轻重、咳嗽的性质,有无喘促,有痰无痰。同时还应仔细询问伴随证候,以别寒热,判定虚实。注意与小儿顿咳、哮喘等病证鉴别。
本病辩证要点应通过问诊了解咳喘的轻重、病邪的深浅。一般病初为感受风邪,要分消风寒还是风热。痰热壅肺时,荌辨清痰重还是热重。一般说来,咳嗽剧烈,气促鼻煽,痰多喉鸣,多属痰重;发热喘急,痰黄而粘,面赤唇红,多属热重。同时,还应注意分清轻证、重证、变证。如咳喘较甚,呼吸困难,颜而青紫,精神委靡,均为重证之候。
(二)常证分型问诊
1.风寒闭肺
问诊:呛咳气急,痰白而稀,发热无汗.伴恶寒身痛,口不渴,头痛,流清涕。
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方用三拗汤合葱豉汤。
2.风热闭肺
问诊:咳嗽气促,口渴痰多,发热恶风。伴咽痛,微有汗出,或见烦躁。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化痰。方用银翘散。
3.痰热闭肺
问诊:咳嗽喘促,气急鼻煽,呼吸困难,喉间痰鸣,泛吐痰涎。伴发热,烦躁口渴,胸闷胀满,便干尿黄。
治法清热宜肺,涤痰定喘。方用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4.阴虚肺热
问诊: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低热。伴面色潮红,盗汗,口渴,手足心热,烦躁,大便干结。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味。咳甚加川贝母、炙百部。
5.肺脾气虚
问诊:咳嗽无力,喉中痰鸣,低热起伏。伴面色无华,容易出汗,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大便溏薄。
治法:益气健脾,调和营卫,方用人参五味了汤加减。汗多加黄芪;痰多加陈皮、半夏。
(三)变证分型问诊
1.心阳虚衰
问诊:呼吸浅促,口唇青紫,面色苍白,心悸气短,额汗不温,四肢厥冷。伴虚烦不宁,右胁下痞块。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方用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2.邪陷厥阴
问诊:壮热神昏,烦躁谵语,四吱抽搐,口噤项强。伴呼吸浅促。
治法:平肝熄风,清心开窍。方用羚角钩藤汤加减。可酌情加服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

 

 

《小儿哮喘的问诊》
哮喘是以发作性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的肺部疾患。本病在春秋二季发病较多,每因感冒或气候骤变而诱发,以夜间和清晨发作为甚。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古代文献对小儿哮喘记载较多,《幼科发挥》说:“喘病,遇寒冷而发,发则连绵不已,发过如常,有时复发,此为宿疾不可除也……宜苏陈九宝汤主之。”哮喘的发病,既有外因,又有内因。外因多由于气候变化,寒温失调,接触异物,过食生冷咸酸;内因王要在千肺、牌、肾三脏不足,痰饮留伏。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在千痰饮久伏,遇到诱因,一触即发。发作时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阻塞气道,使气机升降不利,则发为哮喘。对哮喘的治疗,发作期应急治其标,并辨其寒热而施治;缓解期以扶正为土,扶脾益肾,培土生金,调理脏腑功能。
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喘阳性支气管炎等属本病范畴。
(一)问诊要点
哮喘的问诊首先要注意病程的长短,发作的诱因,发作时的证候特点,发作规律。同时要询问平素或发作时的伴随症状,如有热无热,有痰无痰,以及饮食、二便等情况。注意与肺炎喘嗽等疾患鉴别。
本病以哮喘为主症,故在发作期应根据喘促的轻重、痰涎的多少及有无发热等症情辨别寒热,分别轻重。如发作时痰涎清稀,畏寒肢冷,多为寒证;若发作时痰黄而粘,发热面红,多为热证。缓解期多表现为虚证,主要应通过问诊辨明病位所在脏腑。如气短懒言,自汗怕冷,多属肺气虚弱;咳嗽痰多,食少便溏,多属脾虚气弱;形寒肢冷,心悸气促,多属肾虚。
(二)发作期分型问诊
1.寒性哮喘
问诊:咳嗽喘促,喉间有哮鸣声,咳痰清稀色白,呈泡沫状。伴形寒无汗,四肢不温,口中不渴,无汗。
治法:温肺化痰定喘。方用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2.热性哮喘
问诊:咳喘哮鸣,痰稠色黄,声高息涌,呼气延长,发热面红,胸闷膈满。伴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治法:清肺化痰定喘。方用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
(三)缓解期分型问诊
1.肺气虚弱
问诊: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自汗怕冷,四肢不温。伴倦怠乏力,容易感冒。
治法:补肺固卫。方用玉屏风散加减。自汗加五味子、生牡蛎, 肢冷加桂枝。
2.脾虚气弱
问诊:咳嗽痰多,食少脘痞,倦怠乏力。伴大便不实,消瘦。
治法:健脾化痰。方用六君子汤加减。
3.肾虚不纳
问诊:形寒怯冷,四肢不温,脚软无力,动则心悸气促。伴大便稀溏,或夜间遗尿,腰膝酸软。
治法:补肾纳气。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肾阴不足者用六味地黄丸;阴阳两虚者用河车大造丸。

 

 

《鹅口疮的问诊》
鹅口疮是初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口腔疾患,临床以日腔及舌上布满白屑为特点。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先天胎热内蕴,或口腔不洁,感染秽毒之邪所致。婴儿口腔粘膜嫩薄,邪热熏灼,则致白屑堆积,形成鹅口疮,本病以早产儿及久病、久润、体质虚弱的乳儿多见。《诸病渊候论·鹅口候》说;“小儿初生,日里白屑起,乃至舌上生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此由在胎时受谷气盛,心脾热气熏发于口故也。”对小儿鹅口疮的治疗,应根据临床证候表现,实热者宜清热泄火,虚热者宜滋阴潜阳。
本病西医亦称鹅口疮。
(一)问诊要点
本病以口腔、舌上白屑,或白膜满布,状如鹅口为特征,临床证候表现轻重不一,轻者除口腔舌上白屑外无其它症状,重者白屑可蔓延至鼻道、咽喉、食道,甚至壅塞气道,妨碍哺乳,啼哭不止。本病应与口疮鉴别,并注意与凝于舌上的乳块鉴别。此外,白喉假膜与鹅口疮的白屑有近似之处,应注意鉴别。
鹅口疮的辨证主要根据口腔白屑的多少、性状以及全身证候表现。口腔白屑满布,面红口渴,便干尿黄为实热证;口腔白屑稀散,口干不渴,手足心热为虚火证。
(二)分型问诊
1.心脾积热
问诊:口腔舌面满布白屑,周围红晕,蔓延迅速,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叫扰啼哭,口干而渴,流涎拒食,大便秘结,小便短黄。
治法:清泄心脾积热。方用清热泻牌散加减。可配合外用冰硼散或锡类散。
2.虚火上浮
问诊:口腔舌面白屑稀散,周围红晕不著,时发时止,迁延难愈,口干不渴,精神困倦,手足心热,食欲不振,大便溏。
治法:滋阴潜阳,引火归元。方用六味地黄汤。可加用肉桂以引火归元,同时配合外用冰硼散。

 

 

《小儿口疮的问诊》
口疮以口颊、舌边、上腭等处发生溃疡为特征,是婴儿时期常见的口腔疾患。引发本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感风热,心脾积热上攻而致,亦有阴液亏耗,虚火上炎而发。《幼幼集成》说:“口疮者,消口赤烂,此因胎禀本厚,养育过温,心胖积热,熏蒸于上,以成口疮。”口疮的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泄火通便为主。若久病耗阴,水不制火,则应采用滋阴降火潜阳,引火归原的方法。
西医的口腔溃疡相当于本病。
(一)问诊要点
口疮的特点是口腔粘膜出现淡黄色或白色溃疡,周围红晕,灼热疼痛,流涎,重者常影响进食和吞咽。本证在临床上有实证和虚证的区别,小儿以实证为多,虚证较少。临证应注意与鹅口疮、口糜等口腔疾患鉴别。
本病问诊应注意了解有无发热、疼痛、流涎、拒食、哭闹等症状,其次要询问患儿平素饮食情况,有无便秘。一般实证多表现为溃疡较多,甚则满口糜烂,周围红赤,口臭流涎,疼痛哭闹,便干尿黄,或伴发热;虚证溃疡一般较少,稀散色淡,不甚疼痛。
(二)分型问诊
1.脾胃积热
问诊:口腔溃疡较多,周围红赤,灼热疼痛,烦躁多啼,拒食,口臭,流涎。常伴有发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治法:清热解毒,通腑泄火。方用凉隔散加减。外用冰硼散或锡类散。
2.心火上炎
问诊:口腔溃疡较多,舌上糜烂,周围红赤疼痛,烦躁易怒,不欲进食。伴口干欲饮,睡眠不实,小便黄赤。
治法:清心泄热。通利小便。方用泻心导赤汤加减。外用冰硼散或锡类散。
3.虚火上浮
问诊:口舌溃疡或糜烂,稀散色谈,不甚疼痛,口流清涎。伴口干不渴,精神疲惫,手足心热,盗汗心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