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 闻诊大全6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8-07-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病以疱疹分批出现,伴发热为主要表现,临证书般根据发热的轻重及疹出的状况来辨别病情。若见发热轻,皮疹稀疏,疱浆清亮,红晕不明显者,多属风热轻证;若见身热重,皮疹密,红晕明显,疱浆浑浊,则属毒热炽盛之重证。
(二)分型问诊
1.风热轻证
问诊:发热较轻或无明显发热,喷喧鼻塞,轻咳流涕, 1~2天可见出疹,此起彼落,丘疹、疱疹、结痂同时井见。疹点稀疏,以躯干居多,疹色红润,疤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疮顶较薄,有痒感。
治法:疏风透邪,清热解毒。方用银翘散加减。皮疹湛痒者,加防风、白痢疾、僵蚕;发热咽痛者,加马勃、大青叶,因本病属时邪夹湿,治疗尚应予滑石等利水渗湿之药。
2.毒热重证
问诊:壮热不退,烦躁不安,面赤唇红,口渴引饮,牙银肿痛,口舌生疮,精神不振,小便黄少,大便秘结,皮疹分布密集,疹色紫暗,疱浆浑浊,根盘红晕显著,疮顶多较厚,瘙痒较甚。
治法:清营凉血,泄火解毒。方用清营汤加减。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者,加积实、大黄;若疱浆浑浊,加公英、紫花地丁;见疹色红赤、紫暗者,加栀子、紫草。

 

 

【胎黄的问诊】
胎黄是指初生婴儿以全身皮肤、巩膜发黄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正常小儿在生后2~3 天可出现黄疸,但多较轻微,一般于10~14 天自行消退,此属生理性黄疸。若生后24小时之内出现黄疸,且经2~3 周仍不消退,日渐加重或退而复现,即为病理性黄疸。胎黄的发病原因,王要是感受湿热或寒漫之邪。孕母感受湿邪,郁而化热,湿热传于胎儿;或漫从寒化,寒湿遗于胎儿;或婴儿出生之时,或出生以后感染邪毒,均可郁于肝胆,使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泄,形成黄疸。《医宗金鉴》说:“胎黄者,遍体面目皆黄,其色如金,乃孕妇湿热太盛,小儿在胎受母热毒,故生则有是证也。法当渗漫清热,须分轻重治之,色微黄者生地黄汤,深黄者犀角散。”胎黄的临床症状表现轻重不一,生理性黄疸不需治疗,病理性黄疸的治疗应以利湿退黄为原则。
西医的新生儿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以及新生儿败血症出现黄疸者均可归属本证范畴。
(一)问诊要点
胎黄的问诊,首先要了解黄疸出现的时间、持续的时间,同时要通过问诊尽量寻找发病原因,了解家族史、母孕期患病及用药史。并应询问大便色泽及小便情况,对其它伴随症状亦当详细了解。注意区别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本病以皮肤、巩膜发黄为特点,临证应根据黄疸的颜色深浅色泽鲜暗以及伴随症状,区分是阳黄还是阴黄,阳黄的特点是黄色鲜明,小便黄浊,大便秘结;阴黄的特点是黄色晦暗,大便不实。
(二)分型问诊
1.湿热胎黄
问诊:面目及周身皮肤发黄,黄色鲜明,可见烦躁,发热,啼哭不安,尿少而黄,重者腹胀,呕吐,甚或神昏抽搐。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方用茵陈嵩汤加减。热重加黄芩、黄柏;澄重加茯苓、竹叶。
2.寒湿胎黄
问诊:面目及周身及肤发黄,颜色淡而晦暗,或黄疸日久不退,大便消薄灰白,小便短少,四肢不温,纳少腹胀,时有呕吐。
治法:温中化湿退黄。方用茵陈理中汤加减。
3.痰积胎黄
问诊:面目及周身皮肤发黄,颜色较深而晦暗,右胁下痞块,食少纳呆,食后易吐,腹部胀满,大便灰白,小便黄。
治法:化瘀消积退黄。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便干尿黄加茵陈、枙子、大黄以通腑利湿退黄。

 

 

《脐风的问诊》
脐风是初生儿囚断脐处理不善,接触不洁之物,为风冷、水湿秽毒之邪所侵而发生的疾患。民间称为“脐带风”“锁口风”等。临床以唇青口撮,牙关紧闭,苦笑面容,甚或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为特征本病的发生,主要因为初生断脐使用的物品不洁,或脐部护理不当,脐部为风冷所袭,或为水涅所侵,邪毒侵入脐中,经脉受阻,气血不运,邪毒闭塞经络,肝风内动而发为本病。《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说:“儿自出生,至七日内外,忽然面青,啼声不出,口撮唇紧,不能哺乳,口青色,吐白沫,四肢逆冷,乃脐风撮口之证也。”对脐风的治疗,重在宣通经络,驱风镇痉。辟秽散结,同时应配合局部外治,收效方捷。本病应强调预防为主,普及新法接生,断脐时进行严格无菌处埋,以避免发病。
西医的新生儿破伤风相当于本病。
(一)问诊要点
脐风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临床证候。问诊首先要询问接生史及发病时间。多数发病在生后4~7 日,皆有断脐消毒不严病史。典型临床表现为抽搐,苦笑而容,角弓反张等。注意与小儿急惊风鉴别。
本病以抽搐为主症。临证应根据症状,分清病程的不同阶段。一般在初期病邪尚浅,症状较轻。仅表现为张口不利,喷嚏多涕等。进入痉挛期则出现典型症状,抽搐阵作,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待邪毒渐退,发作逐渐减轻。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应予区别。
(二)分型问诊
1.风邪袭表
问诊:喷嚏多涕.张口不利,吮乳口松,烦躁不安,啼哭不止。
治法:祛风散邪,疏经活络。方用玉真散加减。
2.邪犯肝脾
问诊:抽搐阵作,牙关紧闭,口撮不乳,涎沫外溢,啼声不出,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强直,额皱眉举,目拢面聚。
治法:熄风定搐,通经活络。方用撮风散加减。
3.气阴两虚
问诊:抽搐逐渐缓解,口撮渐松,四肢逐渐转为柔和。
治法:养阴益气,健脾和胃。方用人参五味子汤加减。如正虚邪恋,则加用撮风散。

 

 

【小儿惊风的问诊】
惊风是一种以抽搐伴神昏为特征的证候,多发于1~5岁小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本证比较凶险,变化迅速,被古代医家列为四大要证之一,根据其发病的急缓和临床证候,将惊风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两大类。急惊风的病因以外感时邪,暴受惊恐,内蕴痰热为主要因素,病位主要在心肝二经。慢惊风多出现于大病久病之后,或脾肾素虚者,病位主要在脾肾肝三经。急惊风来势急暴,多属实证。慢惊风起病缓慢,多属虚证。《幼科全书》指出:“惊风有二,有急有慢,急惊风为实为热,当用凉泻。慢惊风为虚为寒,当用温补。”临床上治疗小儿急惊风以清热,豁痰、镇惊、熄风为基本方法。治疗小儿慢惊风则以温中健脾,温阳逐寒、育阴潜阳、柔肝熄风为主要方法。
西医的小儿高热惊厥和急性传染病所引起的惊厥、代谢障碍所引起的惊厥等均属于惊风范畴。
(一)问诊要点
惊风的辨证,首先要通过问诊了解引发惊风的原因、病程的长短、发作时的主要表现,确定惊风的类型。同时,要详细询问发作时的伴随症状,平素的体质状态和疾病的症状,既往的类似病史,详细的病史和问诊可为辨证提供重要依据。
本证以抽搐为主症。急惊风发病时多表现为壮热,四肢拘急,项背强直,目睛上视,牙关紧闭,痰涎壅盛;慢惊风发病时多表现为时抽时止,或仅表现为面部或肢体局部抽搐,嗜睡或昏迷,体温不高。据其发病时表现,辨别急、慢惊风一般不难。对急惊风要辨别病邪的性质,辨明病邪在表、在里;对慢惊风要分清病之脏腑,明辨阴阳。
(二)急惊风分型问诊
1.感受风邪
问诊:多见于冬春季节,起病急,发热,头痛,咳嗽,烦躁,继之惊厥,四肢抽搐,目睛上视,牙关紧闭。
治法:疏风清热,熄风镇惊。方用银翘散加钩藤、生石决明等以平肝熄风。
2.感受暑邪
问诊:多见于盛夏炎热季节,症见壮热多汗,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烦躁昏睡,继之抽搐,惊厥不已。
治法:祛暑清热,开窍镇惊。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减。抽搐不已加钩藤、羚羊角、僵蚕等以熄风镇惊。
3.感受疫邪
问诊:多见于夏秋季节,突然壮热,神志昏迷,或烦躁谵语,反复抽描,惊厥不巳,大便腥臭或夹脓血,多伴腹痛及呕吐。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熄风。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减。抽搐频繁加钩藤、全蝎等镇惊熄风之品。
4.痰食惊风
问诊:食少纳呆,腹痛,呕吐,大便秘结,继之发热神呆,昏迷惊厥,呼吸气粗,喉间痰鸣,腹部胀满。
治法:消食导滞,涤痰镇惊。方用玉枢丹合保利丸。
5.惊恐痉厥
问诊:多发于受惊之后,频作惊惕,四肢抽搐,大便色青,或有发热。
治法:镇惊安神。方用抱龙丸或安神丸。
(三)慢惊风分型问诊
1.土虚木亢
问诊:精神不振,嗜唾露睛,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抽搐无力,时作时止。
治法:温运脾阳,扶土抑木。方用缓肝理脾汤加减。抽搐频发加天麻、钩藤、白芍等以缓解痉挛。
2.脾肾阳虚
问诊:精神委靡,沉睡昏迷,口鼻气凉,额汗涔涔,四肢厥冷,手足蠕动,大便稀薄,抽搐时作时止。
治法:温补脾肾,回阳救逆。方用固真汤或逐寒荡惊汤。
3.阴虚风动
问诊:虚烦疲惫,身热,手足心热,时发抽搐,肢体拘挛或强宜,大便于结。
治法:育阴潜阳,滋水涵木。方用大定风珠汤加减。

 

 

【小儿痫证的问诊】
痫证在临床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直视,四肢抽擂,片刻即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征。本证多见于年长之儿,其发作无定时,屡发屡止,病程一般较长。导致病证的原因很多,其先天因素与胎中受惊,或元阴不足,以致气血逆乱有关。后天因素主要因饮食积滞郁而成痰,痰蒙清窍;或血络受损,瘀血阻窍,或惊风反复发作,迁延而成痫。其病理变化多为邪阻心窍,内乱神明,外闭经络。病位在心、肝、脾、肾。小儿痫证原因虽多,但在证候表现上则大同小异,均以突然发作,四肢抽搐,昏不知人,醒后如常为主要表现。故在发作时一般以治标为主,以熄风豁痰,定痫止擂为原则。在休止期则以固本培元,补虚断痫为主,以图其本。
西医的癫痫相当于本病。
(一)问诊要点
病证的辨证既要根据发作时的证候特点、又要根据休止期的证候综合分析。病史的问诊对辨证十分重要。要问清患儿胎产之时有无异常,在胎元时其母有无有关病史,生后有无外伤或反复惊风发作史。还需问清发作时的主要证候以及平素的证候特点。
痫证在发作时症状大体类同,但有轻重之别。由于惊.风、痰、食等诱发因素不同,故应仔细分辨。因于惊者,必然惊叫恐怖;因于风者,必有强直;因于痰者,必有喉中痰鸣,因于食者、必有嗳腐口臭;瘀血者,必有外伤、产伤病史。
(二)分型问诊
1.惊痫
问诊:发作时惊叫急啼,惊惕不安,或见吐舌,匹肢抽搐,两目直视。平素胆虚神怯。
治法:镇惊安神。方用镇惊丸加减。对胆虚惊悸不眠者可用温胆汤治之。
2.风痫
问诊:发作时神志昏迷,两目上视,颈项强直,手指明显抽搐,屈伸如数物状。
治法:熄风定痫。方用定痫丸加减。
3.痰痫
问诊:发作时痰涎壅盛,喉间痰鸣,口角流涎,瞪目直视。平素乏力,眩晕,食少纳呆,大便泄。
治法:涤痰开窍。方用涤痰汤加减。脾虚生痰者可用六君子汤加天麻、钩藤。
4.瘀血痫
问诊:发作时头晕眩仆,四肢抽搐。平素时有头晕,大便秘结。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定痫。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小儿水肿的问诊】
水肿是由于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而引起的以肌肤浮肿,小便短少为主症的疾患。本病的发生,外因为感受风邪、水湿或疮毒入侵,内因主要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肿有阳水、阴水的不同,由于风邪外侵,内传于肺,或疮毒入侵,内归肺脾,多见于阳水;如阳水日久,肺脾气虚,或患儿禀赋不足,脾肾素虚,多见于阴水。不论阳水或阴水,其病变均主要在肺脾肾三脏。《诸病源候论》指出:“小儿肿满,由将养不调,肾脾二脏俱虚也,肾主水,其气下通于阴,脾主土,候肌肉而克水,肾虚不能传其水液,脾虚不能克制于水,故水气流溢于肌肤,故令肿满。”对水肿的治疗,应根据发病的缓急、病程的长短、水肿的程度,辨其表里,审其虚实,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主要治法有发汗、利尿、清热、养阴、益气、健脾、温肾等,需根据病情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