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 闻诊大全6
5.肝肾亏损
问诊:长期瘫痪,肌肉明显萎缩,患肢短小而细,皮肤不温,关节纵缓不收,骨骼畸形。
治法:补益肝肾,温通经络。方用加味金刚丸加减。肢冷不温者,加黄芪、当归、桂枝。
【小儿疫毒痢的问诊】
疫毒痢是小儿常见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病暴急,症见高热、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又称为“时疫痢”“疫痢”等。中医认为,本病由暴感暑疫时毒,或饮食生冷不洁,邪蕴肠胃而致。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疫毒秽邪伤及肠胃,邪毒壅盛,热盛化火,内陷厥阴,蒙闭心包,引动肝风即成本病。若正不敌邪,可由热毒内闭之实转为元气外脱之虚。《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指出:“小儿气血怯嫩,脏腑软弱,因触冒风寒,饮食冷热,以邪干正,致脾胃不和,凝滞停积,蕴毒结作、或水谷不聚,或脓血纯杂,变而为痢。”《幼幼集成》亦指出:“积毒内郁,……遂尔神昏扰扰。”本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情较重,临证须及时诊治,否则可危及生命。中医治疗本病以清心开窍、凉肝熄风、解毒凉血为基本原则,出现脱证时,当急以固脱救逆。
西医的中毒型痢疾属本病范畴。
(一)问诊要点
本病常在未见下痢脓血之前,出现高热、神昏、惊厥诸症,临床应提高警惕,注意询问病势缓急、饮食情况,密切观察大便情况。若小儿在夏秋季节骤然起病,症见神昏抽搐,壮热待续、或病前有不洁饮食史,当首先考虑本病。未见痢下者,应用棉签或灌肠等方法尽早检到粪便,以明确诊断并同乙型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病相鉴别。
本病总属重证危候,但临床病情亦有轻重之分。一般通过询问热势、神志状况及抽搐程度来了解病势,随址施治。若见高热,烦躁不安神志尚清,抽搐轻微,属邪在气营,病情偏轻;若高热不退,神昏谵语,抽搐频繁,则属毒陷营血,内窜厥阴,病情偏重;若除见上述实热内闭证外,尚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则为元气外脱之险证。
(二)分型问诊
1.毒在气营
问诊高热骤起,烦躁不宁,神志尚清,惊厥短暂轻微,颈项微强,或见痢下。
治法:泄火解毒,清热凉营。方用葛根芩连汤加石菖蒲、连翘、全蝎、僵蚕。
2.毒邪内闭
问诊:高热待续,神昏谵语,反复惊厥,频频呕吐,或见痢下脓血,尿黄少。
治法:清肠解毒,泄热开窍。方用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神昏抽搐频繁者,加菖蒲、胆南星、钩藤、石决明。
3.内闭外脱
问诊:除上述实热内闭之证外,尚见面色青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紫纣。甚至呼吸不利,双目无神,神志昏迷。
治法:回阳固脱,开闭醒神。方用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呼吸不利者,加五味子、山萸肉;神昏抽搐者,加安宫牛黄丸;口唇紫钳者,加丹参、赤芍、红花。俟病情稳定,脱回闭开,当循治痢之法调治。
【小儿夏季热的问诊】
夏季热是发于婴幼儿期的一种特有疾病,以长期发热,口渴引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要临床特征,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并有严格的发病季节,又称“暑热证”“小儿消渴证”“小儿暑天发热口渴多尿综合征”及“阳明经热”等。中医认为,本病由体质素弱,或病后体虚,复感暑邪而致,暑为阳邪,暑邪熏蒸,内热炽盛,肺胃之津被伤,则见发热,口渴多饮;肺津损伤,水津无由敷布,肌腠闭塞,则见少汁或汁闭;暑易伤阳气,气虚下陷,水液不化,下趋膀胱,则见多尿。本病病程较长,多数1~2个月,亦可长达3~4个月,但一般预后良好,秋凉以后,症状多自行消退。少数病人可因持久发热,体质下降,并发肺炎喘嗽或其它感染。中医治疗本病以清宣泄热,养阴生津,益气扶正为基本原则。
西医的暑热症相当于本病。
(一)问诊要点
本病在临床应注意询问发病季节、发病年龄,若在夏季炎热之时,3岁以下小儿出现以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无汗为主症的疾病,当考虑本病。同时应注意患儿精神状态,注意询问有无咳嗽、泄泻、尿频急痛等,以除外各种感染及其它原因所致发热。
本病虽为暑邪犯人,发于夏季,但多无病人营血的传变规律,其发病及转归据暑邪伤人程度不同,病程长短不一,小儿体质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临床主要应注意询问热势、病程长短及全身伴随症状,以判断病位,随证施治,一般病之初起,热势较高,午后尤著,伴头额、肌肤干燥灼热,唇红而干者,为导伤肺胃,热
势不定,身热不扬,伴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者,为暑湿伤脾;若病程迁延,身热朝盛暮衰,下肢清冷,面色苍白,则为虚实并见,上盛下虚之证。
(二)分型问诊
1.暑郁肺胃
问诊:夏日炎热季节,发热不退,午后热重,气候愈热,发执愈高,头额、肌肤灼热无汗,口渴引饮,小便莉数而清长,烦躁不宁,口唇干燥。
活法: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方用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若病之初起兼见鼻塞流涕者,加霍香、佩兰、薄荷。
2.暑湿伤脾
问诊:热势不定,或高或低,身热不扬,烦渴引饮,小便量多清长。伴面色萎黄,胃纳欠佳,倦怠乏力。
治法:清暑化湿,益气健脾。方用七味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食欲不振者,加麦芽、山楂。
3.上盛下虚
问诊病程较长,身热不退,朝盛暮衰,口渴欲饮,小便澄清,频数无度,肌肤干灼无汗。伴面色苍白,神倦乏力或虚烦不宁,大便稀溏。
活法:清上温下,泄热温阳。方用温下清上汤加减。心烦口渴者,加玄参、莲子心;小便频数无度者,加益智仁。
【发颐的问诊】
发颐是一种颐颌部急性化脓性疾患。多由热病后汗出不畅,余毒结于少阳、阳明之络而发病,亦名“汗毒”。
西医的化脓性腮腺炎相当于本病。
(一)问诊要点
本病赏发于热病后期,多一侧发病,肿势常延及耳之前后,张嘴困难,患侧的颊粘膜腮腺开口处有粘稠分泌物。
(二)分型问诊
1.初期
问诊:患侧脸颊部有疼痛及紧张感,轻微肿胀,张口困难,肿势可延及耳前后,口干津少,患侧颊粘膜腮腺开口处有粘稠分泌物溢出。
2. 成脓期
问诊发病7~10天患侧疼痛加剧,皮色发红,肿势更甚,压痛明显,腮腺开口处有脓性分泌物。伴高热,口渴少津,便秘,苔黄,脉数。
3.后期
问诊:若不及时切开排脓,脓肿可在颐颌部皮肤或口腔粘膜或外耳道溃破,脓出臭秽。
治法:初期清热解毒,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外用金黄膏;成脓期切开排脓,用八二丹引流;脓尽后用生肌散、红油膏收口。
【有头疽的问诊】
有头疽是发生于皮肤肌肉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其特点为,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祥脓头,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溃烂后状如蜂窝。《外科启玄》中说:“疽者,阻也、不通也,深而恶也,其形有头粒是也。”本病多由外感风混、湿热之邪,内有脏腑蕴毒,凝聚肌腠,以致局部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而成。
西医的痈相当于本病。
(一)问诊要点
注意发病年龄,本病以中老年多见。注意有无其它内科疾病如糖尿病。本病好发部位,以皮肤坚韧、肌构丰厚之处,如项、背部为多。初起局部即有粟粒样脓头,肿势逐渐扩大,脓头也相继增多。
(二)分型问诊
1.实证
问诊:初起局部肿块硬结,中有粟粒样脓头,或痒或痛。继之肿势扩大,脓头增多,红肿热痛较甚。伴发热恶寒,头痛,舌红,苔黄,脉洪数等症状。约1周后局部溃烂,状如蜂窝,如果脓出顺畅,腐肉脱落,全身症状随之减轻或消失者为顺证。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和营,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外用千捶膏贴疮头,外盖金黄膏。成脓后切开排脓,用八二丹提脓祛腐,脓尽后用生肌散收口。
2.阴虚毒盛
问诊:局部肿势平塌散漫,疮面紫滞,溃后脓水稀少或带血水,疼痛剧烈。伴壮热,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细数等。
治法:宜滋阴生津,清热托毒。方用竹叶黄芪汤加减。
3.体虚毒滞
问诊:局部肿势平塌散漫,疮色灰暗不泽,化脓迟缓,腐肉难脱,脓水稀薄,其色灰暗。伴发热但热不高,精神不振,面色少华,舌淡红,脉数无力。
治法:扶正托毒。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外治与实证相同。
【发的问诊】
发者,痈疽之毒发于外,所谓“痈疽之大者,谓之发”。发有原发与继发二类:原发者,毒邪聚于肌肤致使局部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而发病;继发者,由疖痈疔等毒邪未能控制,而向四周蔓延所致。其特点为局部红肿明显,范围较大,边界不清,全身症状明显。
西医所称急性蜂窝组织炎相当于本病。
(一)问诊要点
注意:是否有原发病灶。本病初起即有明显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局部红肿范围大,中心明显,边界不清。或三五日后中心腐溃,四周湿烂,或中心软而不溃。
(二)分型问诊
1.初期
问诊:局部红肿热痛,迅速蔓延成片。中心为酱红色。四周边界不清。伴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
2.成脓期
问诊:发病5天左右,局部红肿热痛加剧,中心变软或溃烂,全身症状加重。
3.溃脓期
问诊:溃破后,皮肤湿烂,脓水黄白或夹血水,若脓出顺畅则身热渐退。
治法:初期宜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外用金黄散。成脓后切开排脓。溃脓后一般不用内治,外用八二丹提脓祛腐,脓尽后用生肌散收口。
【痈的问诊】
痈是一种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多由热毒壅聚,致使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而成。其持点为病位浅,局部光软无头,肿块范围9~12厘米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因其发病部位不同,中医对痈有各种命名,如“颈痈”“颏痈”“腋痈”“脐痈”“胯腹痈”等。虽发病部位各异,但症状、治疗均大体相同。
西医的某些浅表脓肿,或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属于本病的范畴。
(一)问诊要点
痈可发于体表的任何部位,局部光软无头,范围在9~12厘米左右。
(二)分型问诊
1.初期
问诊:局部皮肉之间突然肿胀,光软无头,迅速结块,肿块日渐扩大,变成高肿坚硬,范围不超过12 厘米。局部红热疼痛。可伴发热恶寒,舌苔黄,脉数等症状。
2.成脓期
问诊:起病后7天左右,局部肿势高突,疼痛加剧,触之应指者为脓已成。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会随之加重。
3.溃脓期
问诊:肿疡破溃脓液外泄,色黄白稠厚者为顺,脓尽热退,新肉渐生。
治法:初起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外用金黄膏。成脓后应切开排脓。溃后一般不用内治,局部换药即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