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天性对数学、数字好奇?如何激发数学兴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8-08-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动物园里,一位小男孩指着动物园地图上的数字,问妈妈:“妈妈,我们现在是在几号路口?”


……小朋友这些表现,被著名意大利教育学家玛丽亚.蒙台梭利称为数字概念敏感期,在孩子们4-7岁尤其明显。

我们不难见到,宝宝们2岁开始,便会数数,“1,2,3,4……10”,事实上,这时虽然小宝宝已经会数数,但他们却不知道这些数字代表数量或总数的概念。到孩子3,4岁左右,才能在对着玩具数数时,初步理解当自己数数,数到6的时候,6是代表6个玩具的意思。所以,在这个孩子对数学表现出敏感的阶段,爸妈可以开始尝试让孩子接触数学。


然而,这阶段的孩子由于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所以父母绝不能通过让孩子背诵抽象的公式学数学,这种做法给孩子带来的结果,其实跟2岁宝宝数数毫无区别,是没有意义的,还会给孩子学数学带来了隐患——因为让小朋友背诵理解不了的公式,是在不断强化“数学很难”。这时,最合适的方式,是通过让孩子数具体的物品数量,来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这其实也是小朋友初步“理解”数学的过程。



当孩子6,7岁后,进入数学逻辑的敏感期,这时,孩子们便可以接触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数学题了,比如“3+5=?”如果小朋友没有在数字概念敏感期,通过具体的玩具或其他物品的方式来理解数学,这阶段要补上,因为这是小朋友理解数学的基础,就像建造房子的地基一样,这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基础。


所以,学龄前的孩子可以接触数学,也可以学数学,关键是父母要采取正确的方式。


▲如何用合适的方式,激发孩子的算术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