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儿子的心愿,我泪如雨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8-09-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三周岁的二哥却开心地说:“你是我最优秀最可爱的妈妈!我希望你一直这么优秀可爱!”

 

他一如既往地对我咧嘴大笑,露出了两排牙齿,和牙齿上的黑色牙结石。

以前我对这个牙结石很介意,也因为刷牙问题批评过他好多次。

可这一次我突然醒悟了,明明孩子一直对我展现的是他最美的笑颜,为什么我却只看到牙结石这一点点缺点?

知道了儿子的心愿后,我忍不住流泪了。 


我们常说对孩子要“无条件接纳”。

可是大部分人都知道它的含义,却鲜少有人做到,我也是如此。

仔细想想,其实很多亲子矛盾,都是和“不接纳”有关。

 

有的时候,是因为没有接纳孩子当下的情绪。

 

比如家长不能接纳孩子伤心的情绪,听不得孩子哭,于是就要动用各种手段试图阻止孩子哭泣。

 

比如我在很累很困的时候,会很想立刻让哭声停止,就会吓唬孩子,“再哭妈妈就要把你关到门外啦!”

 

有的时候,是不接纳孩子现阶段的能力。

 

比如为了赢在起跑线,带着小孩子满城穿越学习各种技能。

每当孩子病的时候,我们就希望,只要孩子能健健康康就好。

可是当孩子病好了,又生龙活虎了,我们对孩子的各项要求又一个个回来了:好学习好、要会各种才艺、要听话懂事... …

 

在和很多妈妈朋友聊天的时候,我们都会互相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期望,而着眼点总是孩子的缺点。

 

对待天性敏感、心思缜密的孩子,我们希望他们外向点,怕太内向的人日后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而对待开朗活泼、人见人爱的孩子呢!我们又抱怨他们太好动,还要打听学什么感统整合课程,去治理这个毛病。

 

我们用放大镜寻找孩子身上的缺点,并对每一个缺点提出批评。

却完全忘了,那或许只是孩子成长阶段性的特点,或者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我们是爱孩子的,有时爱的方式却错了。

总是担忧着未来的种种,着眼于眼前孩子的小错误,无法信任孩子自己的自由生长最终能结出美好的人生之果。


艾·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说,“如果我爱他人,我应该和他感到一致,而且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

 

就这个标准来说,孩子比我们大人更懂得如何去爱。

 

孩子不会要求我们加班多赚钱,不会要求我们长得美如天仙,更不会要求我们会弹钢琴会画画会英语流利对话。 


他对我们的唯一要求,只是陪伴。


而且孩子是天生的接纳情绪的专家。

我们开心的时候,他们比我们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