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从来不是父母的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做子女的,都欠父母一个家

文|素心绿叶

图片|来自网络


每到年底,对于家乡的思念便来自那一片轻薄的雪花;对于父母的挂念便来自那一通温暖的电话。问及天气,父亲说已经下过几场雪了,近几日天气好着,啥时候回家提前说,好把炕烧热了。


这些话从我毕业离家后,父亲一到年底打电话准说,以至于每次听完我都迫切的想回家。最初,我每次回家都提前打电话告诉父亲,想让他提前高兴几天。后来,有次听母亲讲接到电话的那几天,父亲会格外关注天气预报,如果天气晴朗便好,若是雨夹雪他总悬着一颗心,夜不能眠,替我担忧着。


我每次回家,父亲都会在路口等我,不管多冷的天,不管多晚,他都等。我心疼他一连几天的担忧,更心疼他大冷天在路口的等待。之后,我回家并不提前告知,而是给他一个实实在在的惊喜。

想到小时候,父亲外出做工,母亲下地干活,哥哥姐姐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就把电视声音调得大大的,那样就不害怕了。遇上风雨天,我就搬个小凳子坐在房门处等,怕风迷了他们的眼,找不到回家的路;怕雨汇成一条小河,挡住他们回家的路。而每一次,最先回来的那个人总是满眼心疼地抱起我,有时是母亲,有时是父亲,那个怀抱让我无比踏实。


一回到家里,有暖暖的热炕,新换的被褥,冰箱里放着蔬菜,肉,大部分都是我愛吃的菜。在父母眼里,我可以时常赖赖床,撒撒娇,好似永远是他们长不大的孩子,被他们的愛宠着。


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工作累了,我可以回家放松放松身心;生活倦了,我可以回家调整调整心态;一年到头了,我可以回家陪父母聊聊天,吃顿团圆饭。不管何时,父母的家都会对子女敞开着,无论再过多少年,子女在他们眼里始终是个孩子。

我一直不敢说让父母来我这里住些日子,因为这边的生活习惯他们并不适应,而且路途遥远,也实在不忍心他们奔波。


我结婚时,父亲和姐姐来过一次,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下车时父亲的脚是肿的,接连好几天才消了肿。南方的饮食和北方颇为不同,对于吃面食大半辈子的父亲来说,的确难以适应。南方的气候潮湿,房子里不烤火的时候,比外面还冷。


待了三天,送父亲和姐姐到车站,看着他的背影我突然泪落不止。这个愛了我二十几年的人弯了腰,驼了背,肿了脚,都要跨越千里,只为亲眼看着女儿幸福的那一刻。此后,一颗心每日都要牵挂着,再难踏实。

赵朴初说过:“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从来不是父母的家。”


子女是父母的一切,他们这一生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去愛我们。父母却是子女生命里的一部分,他们这一生有伴侣要愛,有孩子要疼,能分给父母的愛最后又剩下多少呢?


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只要子女想回家随时都能回。子女的家从来不是父母的家,或许,我们做子女的都欠父母一个家。


刘娜说:“生命是一场轮回,生养是一场回归。我们永远是父母的孩子,我们终将是孩子的父母。父母永远是我们的父母,父母也会老得像个孩子。”


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还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我们做子女的又给了父母什么呢?


还记得小时候,最令我感到幸福的就是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饭的情景。那么,不如多陪父母吃一顿饭,说几句话,一家人团聚就是最好的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