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习|中考文言文之重点虚词总结
用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它们)。
例:①投之河中(把她投入河中)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他们)
(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
例:①属作文以记之(这件事)
②之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
用作助词:
a.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宋何罪之有?(宋有何罪?)
c.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例: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音节助词,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①公将鼓之。 ②怅恨久之。
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①辍耕之垄上。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他的”“她的”“他们的”“它们的”。
例:妻跪问其故。(他)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
3.句中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那些”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这个人眼睛正视(茶炉),神色宁静)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6.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
例: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1.作为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
2.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策之不以其道。
3.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4.作为连词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通“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6.以为,认为。
例:自以为不如
7.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例:“以上”“以东”
1.对,对于。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2.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6.被。
例:受制于人
1.表示并列,相当于“且”“又”“和”或不译。
例: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然后”“就”或不译。
例:温故而知新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杂然而前陈者
5.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等。
例:而年又最高。
6.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
例:余知而无罪也。
1.而且,并且
例:余悲之,且曰
2.尚且,还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况且
例:且焉置土石
4.暂且、姑且
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5.和
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将要、快要
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于是”,“这才”
例:乃重修岳阳楼
2.相当于“就”,“才”
例:蒙乃始就学
3.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对事物的判断和确认,译为“是”,“实在是”等
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项燕
5.代词: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
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作介词时,除表被动外都读作wèi,可译作“被”“对”“给”“替”“当”“为了”“因为”等。
例:①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山峦为晴雪所洗(wéi,被。)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wèi“向”“对”)
③为楚造云梯之械。(wèi,“给”)
④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wèi,“当”)
⑤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wèi,因为,由于)
2.当“为”作动词时,读wé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做”“当作”“成为”“雕刻”“是”等。
例: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当,成为)
③为宫室、器皿。(雕刻)
④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有)
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称为,叫做)
⑥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造)
3.特殊用法:
例: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名词,心理活动)
1.可译为“即使”。
例: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可译为“虽然”。
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那么”。
例: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②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
4.表示判断,可译为“就是”“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哪里”。
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语气助词。
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代词,相当于“之”。
例:忽啼求之,父异焉。
4.兼词,相当于“于何”“在哪里”。
例:且焉置土石。
5.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
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