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要绕开这7大坑! 3个关键开启“大阅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者:王小艾

转载自:尬聊三人组(ID:ganliaosanrenzu)



前几天,楼上的奶奶从我这借走了一本作文书,说刚上初一的孙女,各科都好就是写不好作文。还有一个朋友,儿子上五年级作文水平却停留在三年级,把她愁坏了,现在都跟不上,等到初中可如何是好?于是四处寻找作文补习班。


其实,看作文书和上补习班,可能都只是治标,真正治本的还是大量广泛的阅读。但这些孩子已经错过了阅读的黄金期,现在不爱读书,或只爱浅阅读,深刻的、经典的书籍读不进去。


阅读,真的要从娃娃抓起。浩仔上一年级后的第一篇作文,洋洋洒洒写了150字,用词非常讲究,如“立体迷宫”“小型玩具”“好有意思的旅程”,还记住了“辅导员老师带我们看了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三个时代的恐龙”。能灵活运用这些书面语言,源于广泛阅读后在他心底的积淀。


“我们家的书多得可以开一个图书馆了。”“我们家的英文书多得可以开个图书馆了。”这是听到的两个低年级孩子妈妈的对话。其实,现在的家长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特别是年轻父母对亲子阅读越来越重视。


但是关于儿童阅读的误区和困惑也很多。



七种阅读误区


误区1: “别让孩子抢跑,6岁之前不要教孩子认字”,这种观点被大肆宣扬。


认字不是读书,但读书多了自然就识字了。


两三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了,家长若坚持每天亲子阅读半个小时,长此以往,孩子不仅记住了许多字的“模样”,还记住了跟它在一起的词组,还有它们在语境中的意义。随着识字量增大,孩子对阅读就越感兴趣。坚持亲子阅读,孩子上小学前的识字量自然而然地就具备。


抓住三岁阅读敏感期的关键在于——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不断强化。浩仔小时候喜欢上《托马斯小火车》系列,陆续了买了四十多本,每一本翻来覆去地让我们读给他听,几乎本本都泛烂。3岁多,这些书里的字他都基本熟识。如果孩子6岁还大字不识,只能说明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席”“偷懒”,给孩子念的书太少。


误区2:绘本的功效被一些家长过于夸大。


绘本阅读在孩子年幼时确实是非常好的启蒙,但对一些父母来说,特别是钟情西式教育的父母,可能过于被追捧,它的功效被无限夸大。虽说很多绘本蕴含深刻的意义,也都适合成人阅读。但儿童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刺激,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比如小学中年级了如果还只钟情绘本阅读,可能父母还是要让孩子多接触其它类型图书


误区3:家长关于阅读的起跑线焦虑。


一些妈妈生怕孩子落后,给孩子制定了 6个月、9个月的、1岁的、1岁半等详细分月份的阅读方案。有多大的必要性可能还待商榷。对于视神经没有发育好的婴幼儿来说,他们更需要用嘴、手、眼去感触生活,去翻阅大自然这本书。真正的有效阅读是从他们开始反复看某本(套)书开始的。一遍十遍二十遍而不厌,可能会反复要求父母讲很长一段时间。这是他们最大的乐趣,也是真正读书的开始。


误区4:家长眼中“暴力”“搞笑”等无意义的书绝不让孩子看。


“孩子不爱看别的书,就喜欢《熊出没》,到底该不该看呢?”这是很多家长的困惑。大多数成人都觉得熊出没内容太暴力,但它为何如此大受孩子欢迎呢?我觉得它自然是某方面契合了孩子们的心理。


为研究一下它们为何深得孩子心,也为了与儿子有更多共同语言,浩仔的爸比就“以身试验”(父爱有没有可歌可泣啊),他自己偷摸看了四五十集熊出没,结果也上瘾了,此后常和浩仔一起看,俩人笑得前仰后合。

问为何如此爱看,浩爹道:“因为我喜欢看里面熊二的憨厚,还有可怜的光头强的倒霉。这个片很简单、轻松(之前,他很不轻松地觉得该片暴力呢),看得时候让人觉得很放松。”


好吧,“实践出真知”。但成人心理毕竟与孩子不同,俺又采访浩仔,小伙子说:“我喜欢看熊出没,因为光头强很傻啊。傻的才好玩。你想啊,要是一个片里都是诸葛亮,那简直没法看了。”童言里有大智慧啊,俺顿时思维短路中。浩仔继续道:“我觉得最好看的是,一群傻子和一个聪明人。熊大就很聪明很冷静,不像熊二就知道吃。”俺尖锐地问道:“那光头强呢?他是一个坏蛋吧?”“光头强也很可怜,他砍树是没办法,要给李老板打工呀。”听完,俺都隐隐有些感动了。


孩子的思维多简单多单纯,只有傻人,没有坏人,而只有傻才让他们觉得好玩觉得真实吧。成人与孩子的思维视角真的不同。就像如今再看白雪公主,我会觉得情节怎么这么血腥暴力呢,但年幼时看真没留下此印象啊。


经过此番深入调研,我也放手让小伙去看该片,去买相关书。也许我们看到的和孩子看到的真的不同。但这种动画片书最好也不超过所购书的三分之一,毕竟还有更多经典书籍需要去挖掘。


不过,我也从中知晓了读书中“愉悦感”的重要性。之后,陆续带小伙采购了很多有趣的书,比如《玩转脑细胞》《父与子》《我赢了,不,我赢了》《神奇的校车》《吹牛大王历险记》《世界上最脏最脏的科学书》等,浩仔每次都看得“咯咯”笑。好玩的、有趣的书,在学龄前后孩子的书单上应该占一部分。

 


误区5:父母自己网上买了一堆书,却没有让孩子去选择。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困惑:“我从网上了买了大量书,但孩子不爱看啊。之前双十一时,我一下就订了两箱,但他都不爱看。”为了让孩子爱读书,父母们也真的蛮拼的。但孩子不爱看,真的又让人很伤脑筋。


问题在哪?你没有带孩子亲自去挑选。


我建议等孩子到四五岁,父母应该带他们去图书大厦购书,而不是自己从网上订完放到孩子面前。网购是省钱,但不够“省心”啊。


图书大厦里,各种书都分类齐备,孩子自然容易挑选出喜欢的来,不用担心他们的甄别力。记得浩仔五岁多时,自己对比了两本围棋书,最后说道:“我觉得这本讲得更细,买这本。”对围棋一窍不通的妈妈听从了他的意见。


我们每次去图书大厦,都是从地下一层一直逛上去。地下卖的是英文书籍,每次也都会挑选一两本。话说,这些原版图书真心好贵啊。每次问小伙:“你确定要买吗?”得到肯定回答后,俺就二话不说地买单,然后在心里大无畏地默念一声:“我为中国出版事业做贡献!”

当然,自选之外,父母引领买一些好书也很重要。有时我挑的书浩仔不喜欢,我就道:“你不喜欢没关系,我喜欢买回去我自己看,好吗?”结果,拿回去放家里,我没看一眼,浩仔却不知何时对此类书感兴趣,自己翻阅了。


可以减少网上自行购书,最好多带孩子去图书大厦或图书馆。让孩子自己沉浸在阅读的氛围之中,让购书和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误区6:孩子只偏爱读某一类图书,在阅读上“偏食”,家长却没有重视和纠正。


比如男孩只爱看漫画,不爱深阅读;女孩只爱看公主系列或文学类的图书,不爱看科普类型图书


一定不要让孩子在阅读方面“偏食”。孩子的大脑需要多样的刺激,天文地理、自然百科、文学典故、历史故事最好都能有所涉猎。


高考改革以后发展趋势来看,文理不分科,对全面发展要求更高,读书也一定要全面。


误区7:父母在孩子学龄前特别重视阅读,小学高年级放弃阅读。


关于读书的功利化和焦虑化,导致了一些家长在孩子小时候重视长大了反而忽视。


与学龄前对阅读的重视相反,随着孩子上学之后,父母越来越关注学习,辅导班和作业占据时间越来越多,孩子自由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漫画类、作文选等快餐阅读也越来越多。


有一种典型现象,孩子在一二年级时分数都差不多,等到三四年级时,差距就教明显。等到五六年级,很多家长更是发愁孩子不会写作文了,甚至理解不了数学题的题意。原因何在?高年级需要全面考察知识储备、逻辑能力、表达能力等等。而这跟阅读有相当大的关系,会读书的孩子知识面广泛、逻辑思维很强。


所以,即使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也应该重视孩子的阅读,而不是让孩子去刷题忽略阅读。同时,在如今这飞速前进的时代,家长的知识储备真的非常有限,而读书让孩子不再接受家长的单枪匹马的教育,让孩子拥有了各种“名师”的指导的机会。


读书,短期内或许看不见什么功效。但它会让孩子站在一个个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更广,让孩子在未来有决胜千里之外的力量。


怎么读?如何读?儿童读书的三个层次


有了阅读相关的理念,读书的方法有哪些呢?


听见过有一些妈妈的困惑——我们也读了很多书,为什么还是写不好作文,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一般呢?


可能没有做到真正会读书。


什么叫会读书?不仅仅是阅读,更是阅读后的思考。读书,应该是“读写”一体的。孩子首先通过阅读先将知识储备进大脑,然后转换成自己的思维,最后再表达出来,会读书其实是需要这三方面兼备。


即:


知识储备的过程——广泛阅读多种类型书籍(文学天文地理历史科学等等)。


逻辑能力提高——将书中的情节、思想转换成自己的知识、思想的过程(数学应用题的审题,读题也是一种逻辑能力)。


表达能力呈现——包括书面表达(用绘画记录、用文字记录)和口头表达(复述故事、改编故事)。


※学会读书三步走


会读书之一:如何储备知识?


选择书目种类要全面。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种类入手,一步步全面储备知识。对于孩子而言,读书无非几大“趣”:一是感兴趣;二是有趣味;三是更深层的能提升志趣的书。


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同时有趣的书也有很多。低龄段的有漫画,无字书,立体书,胶片书,好玩的绘本;高龄段的有奇幻的,科幻的,侦破的……


找到孩子爱读的书之后精读,反复读。不在乎读的多,而在于读的精。同时可以采用轰炸式阅读方式,即针对一本书,配合相关音频、视频、不同版本对照等等,将这本书搞透彻。



比如,男孩子都爱车,从车开始的阅读《托马斯小火车》《巴布工程师》系列。关于友善、相互帮助、勇敢向前的内容,从形象到内容都比较适合小朋友。浩仔从两三岁一直读到五六岁,反复读了四五十本书,大部分都翻烂。配合图书的还有相关视频,英文视频故事又促进了孩子对英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