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师德建设的核心是“爱”和“包容”
在人才流动、岗位选择比较自由的国家,喜欢当老师的才来当老师的,不适合当老师的可以非常顺畅地离开教师岗位,去找更适当的工作,这是最为重要的。
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距的,这是客观现实。很多人不用任何培训,天生就是好老师;有些人即使培训到退休,也不一定能成为合格的老师。目前,在我们这个工作还基本上是靠计划、靠安排的状态下,特别是社会上好多岗位还不具备竞争性和选择性的时候,我们这个队伍中有大批是不情愿或者说不适合当老师的。
因此,对于当前的教育来说,师德建设是很重的任务,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关于师德的文件数以千计。
但是,在师德建设层面,我们要首先需要驱动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首先是“爱”,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是只有爱行不行?显然不行。很多人打着爱的名义,把孩子折磨得死去活来,这样的家长尤其是女家长比较多。
所以,在“爱”上还应该加上另一个东西,就是“包容”。因为他是孩子,当他没有按照你作为成人的思维方式去做的时候,你要包容他。问题学生的出现,基本上是因为当他与我们的思维不一致的时候,我们主观上对他的一个“有罪推定”。
而当我们驱动了“爱”和“包容”的话,师德就有救了。
那么,什么才会有持续的爱呢?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被别人爱的时候,他才会展现出更多的爱,他才会更加爱别人;只有获得成就感的时候,他才会更加有爱心;只有在具备安全感的时候,他才能学会包容。一个老师,无论获得多少荣誉,发表多少论文,取得多大成绩,都比不上被学生喜欢的成就大,带来的愉悦感强。所以,我们可以把安全感和成就感都压缩到“被爱”里。
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就是有学生在毕业后能逢年过节联系他(她),哪怕只是一句祝福语,一张贺卡,一个电话;一个学校最大的成功,就是学生能常回来看一看。如果学生毕业后十年八年都不回来一趟,那还是他的“母校”吗?
所以,一个学校最大的工作就是调动各种资源,让老师有被爱的感觉。
要让老师“被爱”,让学生拥有感恩的品格特别重要。一个人在他拥有的圈子里,只有当他认为是因为别人的原因才会有今天的成功,他才会懂得感恩。这样的感恩越多,他的人生就越幸福。所以,在推动学生幸福人生的教育中,重要的不是给学生更多,成为伟大的人物,而是我们把感恩的教育注入他的一生,让他学会感恩。而懂得感恩的人,他反过来会获得更多人的帮助,取得更大的成功,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材料整理自李希贵校长在“寻找2.0”——北京十一学校报告会上的演讲片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