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之七:任务越具体,学习效率越高
最近一段时间的两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是学生课前2分钟左右的状态。学校在课前2分钟有一个带有提示语的铃声,目的是让学生及时赶到教室,做好课前准备。或许是不同的老师在要求上并不一致,所以学生在这一方面做得并不好。开学一个月以来,每次走到教室门口,里面总是乱哄哄的,虽然声音不是很大,但实在听不出谁在说话。但凭感觉就知道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在学习。尽管自己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再强调课前的任务无非是“预习”和”复习“两个方面。 二是临近下课时的一段时间。有时候,主体内容学习完了,我会让学生根据掌握情况自主安排一下剩余的时间。一不注意,就发现学生在嘤嘤嗡嗡地说话,有的侧脸和旁边的交谈,有的呆呆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有的不按照布置的任务学习,很随便地翻阅一些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关系的材料……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低年级开始,大多数老师都是在实施一种”包办式“教学,事无巨细地一一交代。不少知识似乎是掰烂了、嚼碎了才传授给学生。一般情况下,学生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牵一牵,就走两步,不牵了,就停下。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没有了。有时候布置作业,只要不是书面的,往往就不做,或者随随便便地就应付过去了。 想改变这种局面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各部门联合执法”才行。这是一个更大、更复杂的问题。 反思这两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其实都是因为我布置的学习任务不具体,让学生觉得“没事干”或者“无从下手”去做。 拿课前2分钟来说,每当课代表来问课前任务的时候,我往往只是一句“预习某某内容”,或者“复习某某内容”,缺乏一个具体的指向性的东西。虽然语文的特点决定了这很难做到,但是如果不给学生说明一个可测的具体内容,上课的时候又不跟进检查,估计这样的局面还会持续。 同理,课堂上最后的一点时间,也需要一些具体的设计。 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长久形成的习惯决定了,老师不管是在设计作业时,还是在安排课堂环节时,务必要呈现具体的任务,甚至要告诉学生学习的步骤,提出明确的要求,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高上去。否则,在学习上必然是事倍功半的。 当然,从长远来看,也要慢慢地、有梯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无相关信息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