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女儿送进哈佛,这位爸爸说:一开始,就要给孩子最经典的文化养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02-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塔木德》是全球精英成就家庭与事业的教育秘方,通灵的智慧境界,接地气的学习典范,与塔木德为伍,与财智同行:高手+高雅+高尚…


年前组织了一场线下分享会,邀请了几位家长,作为“过来人”分享教育心经。其中有一位哈佛吴爸令人印象深刻,他女儿本科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后又考取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研究生,并以设计学院杰出毕业生身份毕业。总结他的教育理念,可以用“经典”二字概括。在他看来,从一开始就要给到孩子最经典的文化养分。他是怎么做的?又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下文根据吴爸的演讲整理,一起来看看他如何用“经典”为女儿筑梦。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吴汉光,是一位用经典“浇灌”出的哈佛才女。


这位从小喜欢林徽因,痴迷建筑和设计的女孩,一路如愿以偿,进入世界顶尖名校,走上自己最喜欢的设计道路。


她本科就读于世界公立大学排行第一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建筑设计专业,成为伯克利的优秀毕业生。后又考取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成为哈佛设计学院学生会联合主席。2018年,以设计学院杰出毕业生的身份,从哈佛毕业。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位哈佛才女,几乎没有接受过学校里的英语课堂教育


小学一年级,吴汉光就通过了剑桥英语三级考试,并完成大学英语预备级教材。初中起,就读于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法语班,将法语作为第一外语。最终,她以法语考生的身份,参加美国高考,SAT分数竟得江苏省第一。


这是怎么做到的?在这令人艳羡的履历背后,究竟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成长之路?



“哈佛才女”吴汉光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吴汉光的父亲,吴天马(以下简称“吴爸”)来和我们分享,他是如何坚持用传统经典文化,以及VOA、BBC等英文节目和原版英文书籍,在润物细无声中,给到女儿最有养分的启蒙教育


相比女儿一路顺畅的名校之路,吴爸自身的求学经历可谓一波三折。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地方状元;因为家庭成分问题,与一流大学失之交臂,就读于江苏一所师范院校。研究生就读于南京农业大学,做过十多年中小学老师、乃至大学老师。


这位“状元父亲”认为,一开始就给到孩子最经典的文化养分,树立“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特别重要。他还将自己独特的养育心得,写了一本书叫《筑梦者》,即将出修订增补版。


下面,我们就看看,吴爸是如何用“经典”为女儿筑梦。



父亲吴天马


“一开始给到孩子什么,她就是什么”


“我们不可以改变风的方向,但我们可以调整风帆——选择我们的态度。”谈及家庭教育的经验分享,吴爸喜欢引用《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里的这句话。


“3岁看老,一开始你给了孩子什么,她就是什么。”因此,读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英语听力教材,看什么样的动画片,吴爸无不精心挑选。


他认为,读书就要读上乘之作,汲取中国古典的精华,用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孩子,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而且读经典的东西,一定要读原版名著。


因此,女儿吴汉光从0-3岁,就开始浸润经典,在《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西游记》《希腊罗马神话》以及《圣经故事》《伊索寓言》《天方夜谭》等相伴中成长;


到了3-6岁,启蒙教育主要是论语、史记和历代诗歌,比如《论语》《孟子》《史记选》《历代诗歌选》《历代文选》《上下五千年》,都是常见的启蒙教材。


在启蒙顺序上,吴爸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语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先离骚,后李白;先诗经,后杜甫。”因为孩子越小的时候,语言的敏感度和学习能力是最高的。


他让女儿一开始就读诗经,而非三字经;先感受“辞赋之祖”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再学习李白杜甫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古典诗歌,更是在父女俩的日常生活中,自然流淌。


有一次去动物园,一进门正好看到孔雀开屏,吴爸爸轻轻地说一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立刻燃起了女儿的好奇心,营造了一个诗意的世界。




夏日鸟语蝉鸣、万木葱茏,吴爸携女儿沿着乡间的潺潺溪流,吟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中秋佳节,一家三口赏月,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吟诵:“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看到妈妈笑靥如花,女儿脱口而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为了打造最纯正的语言美感,吴爸从小给女儿听著名播音艺术家夏青朗诵的《唐诗三百首》,3岁女儿梦里都会跟着念:“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就这样,诗歌记忆,成为女儿脑海中最唯美的画面。直到今天,大洋彼岸的吴汉光还会经常感慨:“吾爱吾国,诗之国也!”


吴爸的特立独行,还在于他对待小说的态度。


他认为,无论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乃至幼儿园孩子,不能缺少一种特殊的教育,那就是悲剧教育


看悲剧,可以收获生命的力量,尤其是《红楼梦》《飘》这样的经典悲剧。比如,《飘》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家破人亡,依然相信“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明天又将是新的一天”,这是何等的力量?!


在吴爸的支持下,女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看《红楼梦》。撇开传统文化浸润、古典诗词熏陶不谈,他认为读《红楼梦》这类经典名著,还有一个独特的“功效”,那就是预防早恋。


“要知道,这些经典名著里有都是一些风流倜傥的英雄人物、人品才华出众的才子佳人,看得多了,孩子的品味自然会很高,你还要担心孩子早恋吗?”



吴爸参加女儿的哈佛毕业典礼


“学好文言文,更能学好英语”


饱浸传统经典文化的吴汉光,在英文学习上,也一路开启了学霸模式。


小学一年级,她已经能完成一套大学预备级教材的学习,并通过剑桥英语三级考试五年级,通过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简称PETS)二级考试


小学毕业,吴汉光作为全国年龄最小的考生,高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初二年级,又以全国年龄最小的考生,通过大学英语六级。


最终,她在SAT考试中获得江苏省最高分,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吴爸爸自嘲:“我是个乡巴佬,没有接受过纯正的英语学习,口音很重,却培养孩子一口纯正地道的VOA、BBC。”


这是怎么做到的?和很多家长一样,吴爸很早就让女儿用经典英文“磨耳朵”。3岁之前,他让女儿接触大量英文,主要是听和说。


他相信,“语言学习是可以居高临下的”,即使是英文学习,也一定要从经典开始。


从女儿3岁开始, VOA、BBC就成为家庭中的日常声音,父女俩一遍又一遍聆听The Making of a Nation(美国历程)、VOA Special English、TheShakespeare Collection(莎士比亚精选)等经典节目。


此外,他带着女儿阅读“大量英文经典”。尽管汉字还不认识几个,女儿却已经徜徉在亲子英文阅读当中。


他们读英美文学、历史经典、科幻作品,如《傲慢与偏见》《绿野仙踪》《爱丽丝梦游仙境》《雾都孤儿》《野性的呼唤》,一边“手指英文”,一边感受优美的英文故事,在循序渐进,温故知新中,自然习得大量英文单词。  


就这样,到了3-6岁,吴汉光的英文就像母语一样,运用自如。等到三年级时,已经可以看全英文版《哈利波特》;当高中同学开始看《哈利波特》时,她已经能看懂英文版的《时间简史》。


《时间简史》英文版


“学好文言文,是儿童学习英文的捷径。”吴爸认为,如果儿童先掌握文言文,更容易驾驭英文。


外国留学生可能听不懂“比泰山还要重”这样的白话文,却能听懂“重于泰山”这样的文言表述,因为前者的语法结构与“weightier  than  Mount tai”的英文语法结构相似。同样,“马之千里者也”, 也比“能跑千里的马”,更贴近 “a horse galloping a thousand li”的英文语法。


所以,女儿的英文学习能力,和文言文和古汉语功底,分不开。


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强大的语感,让吴汉光在第二外语的学习上,同样如鱼得水。


初中时,她就读了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法语班,却以一名法语考生,考取了SAT考试的江苏省第一名。2008年,吴汉光以优异的成绩,被公派前往法国枫丹白露中学交流。



吴爸在家庭教育分享会上


孩子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动画片?


当很多家长还在用各种培训班和海量作业,塞满孩子的空闲时,吴爸早就开始为女儿“减负”了。


从小学起,女儿不愿做的暑假作业,就被吴爸全包了。他表示:“暑假就是来‘荒废’的,怎么被作业填满?”


在他看来,课堂和作业只是学习的一部分,看似荒废时间的旅行游玩,也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