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从“读字状态”过渡到“理解阅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02-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朱俊屹妈妈

我在陪孩子进行识字和阅读学习过程中有这样的一点体会:

“让孩子学会阅读不难,但学会深入的阅读很难。”

我观察我儿子发现,他刚开始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基本是在读字的状态,他不会主动的问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只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后来,为了让儿子达到理解阅读的目的,提高阅读的质量,我就让他读完一篇文章后再复述一遍,或者总结一下文章主要讲的内容,描述较好的句子再跟他强调一下,效果还不错。


在识字初期,孩子们的阅读常常是处于“读字的状态”,为了认字而阅读,缺乏理解。准确和快速地认识汉字只是阅读的一部分,理解是另外重要的一面。


家长想要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则需要帮助孩子进行思考。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早期阅读的时候,加以引导,效果会更加显著。


事实上,孩子在一些相对容易的读本中,更容易锻炼思考。这种思考,需要的恰恰是慢下来读。“慢读”的技巧不容忽视,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绘本阶段——锻炼观察能力


绘本阶段,读之前先让孩子观察封面,看看他们能从封面得到什么信息。


例如,如果是故事书?能不能看到主要人物?或者故事发生的时间?如果有草地?是绿的还是黄的?那么是不是可以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春天还是冬天?图片上人物的表情又是什么?这种问题,是信息的捕捉提炼,训练的是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分析能力,也是阅读的初级阶段。

2

预测——锻炼逻辑思维


以绘本为例,家长可以试着把文字部分用手挡住,让孩子看图里的信息,给孩子一个线索,让孩子猜测一下接下来的情节。如果进入到小说阅读,也可以适当停顿,请孩子对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做预测,这也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好方式。


老师也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给出预测题目,请孩子根据自己对情节的猜想往下编故事,过后再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和作者吻合。

3

家长——把提问权交给孩子


把提问权交给孩子也是深入阅读的一个好方法。不只是在阅读中我们停下来向孩子发问,孩子可以根据文本天马行空地提问,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学习,认真地回答。


大一些的孩子独立阅读的时候,家长可以为他们准备一些可粘贴便签,方便他们把自己的预测,思考或者提问的任何内容可以随时记录下来。


4

引导孩子注意作者的写作技巧


比如,在一本书中,大量出现“肢体语言”的描写。


在同一章节,一个对主人公的残疾比较冷漠的老师,虽然也笑,作者描写的时候却着重说到是眼睛里面没有笑意的夸张的笑。有趣的是这个老师真正的一次笑正是主人公的妈妈提到她桌面上外孙的照片,她瞬间闪出真诚的笑意。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去关注作者的写作技巧,细细品读作者是如何描写的,运用了哪些词汇。


慢慢地,孩子们能够寻找捕捉这种微妙的“肢体语言”描述,比如当一个孩子感受绝望的时候他会有怎样僵硬的肢体表情,一个热情的孩子会有怎样的动作。这也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写作水平。

5

家长要改变观念


很多家长认为,当孩子拿起一本书的时候,阅读就发生了,理解也随之而来。其实不然,看完一本书和读懂一本书完全是两回事,而且我们常常会鼓励孩子去阅读,帮助孩子选择好书,督促他们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然而,我们常常会忽略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忽略教会孩子阅读策略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家长自己也要多阅读,多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Jingle bells~

Jingle bells~

在萧瑟寒风中

圣诞节的气息也已经弥漫

亲爱的家长们

你给孩子准备了什么礼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