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地方 服务地方 校地双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2-12-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李传银 王旭东

  “济宁学院-济宁市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产学研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日前举行。山东省济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继民、济宁学院党委书记王应进为“产学研基地”揭牌。这是该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又一举措。近年来,济宁学院积极发挥高校的知识、人才和智力优势,立足地方经济实际,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长罗家英介绍,济宁学院驻地—济宁市是一座工业城市,拥有煤电化工、生物技术、工程机械、医药食品、纺织服装、现代服务业、新型建材及造纸等一批支柱产业。为此,该校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对原有的专业进行了调整,压缩和停办了与地方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专业,积极培育工科高新技术类专业,新上了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10多个当地经济发展急需专业,使专业发展方向跟上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步伐。

  在深入分析专业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学校对全校各个本专科专业逐个定位。该校大力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设计建构了由综合素质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职业类课程四大课程模块组成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根据市场调查和就业需要,该校加强实践实习教学环节,加大与地方、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的力度,推进合作育人。目前,与该校签订协议的实践教学基地已达108个。

  搭建科技服务平台

  济宁学院组建了“科技服务地方专家团”,为地方发展解决了现实难题。与此同时,举办了济宁学院——济宁辰欣药业产学合作推介会。在济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济宁市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建立产学研基地,立题研究成果“南四湖珍稀湿地生物资源调查、保种与利用”、“脉冲微分方程的解及在工程中的应用”等,荣获济宁市产学研合作经费资助。

  据介绍,近年来,该校在智能电子系统的开发及利用、新材料的开发、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制、纳米及功能材料、适宜济宁地区栽培和多糖提取的香菇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鲁西南青山羊遗传资源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果。该校化学与化工专业教师积极与厂矿企业联合,发挥应用学科优势,在煤炭、环保、电镀、基础化工等作过20多项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其中“聚铁净水剂”,首次用于兖矿集团的煤炭开采与加工,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开发并推广应用的“造纸废水净化处理技术”,为当地造纸业提供了一条“废水净化”的好路子。

  积极参与文化建设

  济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这里诞生了孔子、孟子等中国古代圣人,孕育出底蕴丰厚、源远流长的始祖文化、儒家文化、水浒文化和运河文化。该校依托丰富的人文社科资源,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和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积极承担文化方面的科研课题,在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的研究方面形成特色与优势,在济宁市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旅游规划、文化产业、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该校文化传播系完成了《邹城市田黄镇十八盘生态旅游规划》项目,该项目促进了田黄镇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强了田黄镇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人才计划     下一篇:面向社会:主动对接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