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学办得有点大学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2-12-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把中学办得有点大学味》 陈栋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

  ■方小培

  有人曾经问陈栋:“你们提出把中学办得有点大学味,到底什么是大学味?”合肥一中校长陈栋在《把中学办得有点大学味》一书中作了这样的回答:“中学不能因为狠抓教学就搞得暮气沉沉,应该有点学术味、研究味、生活味、青春味,学校就是要通过这种味道的熏染去营造一种气场,还原新时代中学应该具有的风貌,进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这样做是否意味着把中学大学化?在陈栋看来,把中学办得有点大学味,并非要把中学办成大学,而是要在中学教育中渗透一点大学的味道。他认为,学校始终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狠抓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升学机会;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他们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把中学办得有点大学味,从根本上说就是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侯建国院士在该书序言中指出:“合肥一中考上中科大的学生能很快适应、融入大学生活,表现出自信积极的精神面貌,有着旺盛的探求知识的热情和好奇心,是科大校园中有着独特气质和巨大潜力的学生群体。”侯建国校长对合肥一中学生的评价,从侧面反映了“把中学办得有点大学味”这一提法的科学性、合理性。

  不仅如此,该书还具有教育文化自觉的意识。陈栋指出,所谓大学味,既是学校百年办学历程中形成的“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校训精神的体现,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学校强调要把培养学生的博雅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作为重要宗旨。关于培养怎样的学生,陈栋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女生要做淑女,男生要当绅士,而且要有担当精神。

  不可回避的是,现在的不少高中,只注重简单机械的训练,其结果只能是使学生沦为考试机器,导致基础教育的异化。陈栋认为,创新精神是高中教育保持生命力的根本要求。一所中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在于为大学和社会培养有创新习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该书提到的机器人比赛等一些关于科技创新的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很有帮助的。

  从该书可以看到,在分层教学、校本课程、社会实践、学分管理、研究性学习这些方面,作为校长的陈栋没有走过场,而是真抓实干。这几个方面,既成就了学校课改的特色,也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生活视野开拓及综合素质提升创造了条件,使学校在学术味、研究味、生活味等方面具有了大学的味道。

  社团活动是学生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空间,陈栋把学校社团定位为“青春乐园、成长空间”。如果说社团活动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那么自主管理则是学生成就自我的空间。陈栋对学生自主管理有一句形象的表述——“我的地盘我做主”。书中提到的校长助理、学长团等做法也没有停留在形式上,而是成为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力量。并且,这些做法看似弱化了学校的行政管理,实际却强化了学校的管理体系,使学校管理工作不断朝着学生“自为、自治”的方向迈进。

  当然,办一所有点大学味的中学,关键还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推进教师研究的深入,学校还搞了百家讲坛式的“秀场”、课题研究的“战场”、学术沙龙的“磁场”。这“三场”,在加强学校研究氛围的同时,也使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有了一个较好的增长点。

  建设特色学校,需要更多的探索与实践。《把中学办得有点大学味》一书,让我们在传统的中学教育模式中看到一种突围的希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