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提高高校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2-12-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党的十八大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十八大报告主题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对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的全面把握。

  十八大报告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将“学有所教”列为发展民生的第一目标,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明确了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报告明确提出了“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总目标。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任务。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从优先发展、立德树人、协调发展、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教师队伍等六个方面对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

  十八大报告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举措。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既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和必要手段。

  十八大报告把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摆到一个突出位置。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并且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十八大报告对高等教育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需要高等教育更好地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特殊作用,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服务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就是要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实施“2011计划”作为关键抓手,着力推进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教育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高校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的能力。一是扎实推进“2011计划”。 (下转第八版)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