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懋元:我一直在关注高等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2-12-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潘懋元,我国高等教育学的拓荒者(《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的“名片”》5月18日)

  2012年,我虽然92岁,但还在工作岗位上,我还在继续关注高等教育。我家的学术沙龙还在继续,我还在学习教育部的文件。今年,我还带着学生们到学校进行实地考察,12月我就到过汕头大学。

  要我回顾2012年,我谈的话题还是离不开高等教育。年终了,我想借《中国教育报》,谈一下我关注的几个问题。

  2012年,我欣喜地看到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注重质量的提升,大学开始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而且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但是高等教育的一些问题也让我感到忧虑。这其中我最关注的是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一方面有适龄人口减少的因素,但另一方面还有很多考生弃考。再有另外一个问题也要引起注意,一些学生考上了大学也不去上,这些都与新的“读书无用论”在抬头有关,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大学毕业生收入低。我在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如果他们能普遍拿到四五千元,那人们就会对接受高等教育有更多信心了。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收入。因为现在大学生只要不挑肥拣瘦,找到工作还是问题不大,所以大家就认为他们生活稳定没有问题,其实不是这样。知识分子对生活的诉求更高,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更深刻,如果他们的收入不高,生活困难,也会产生新的不稳定因素。

  还有大学“去行政化”问题,这方面的改革确实有难度,但是一些学校在引进教师方面,行政干预太多,条条框框太多,什么学历“查三代”,非“211”和“985”不要等现象,都是行政权力过大的结果。其实这些不良现象,教育部是不提倡的,我专门查过资料,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这份文件,其中就提出“重形式轻内容的评价方法亟待根本扭转”,查学历、看名校就是“重形式轻内容”的表现,所以问题出在一些学校的“土政策”上。

  新的一年,最大的希望是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成绩进一步提高,各种问题不断解决。

  (本报记者熊杰采访整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莫言:要说的话都在小说里     下一篇:主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