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那些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印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2-12-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2年3月18日,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周刊·成长》版第一次和读者见面。这是一个为家长、教师和幼儿开设的版面。家长的心语,全是关爱,全是期待;教师的智语,全是思考,全是感悟;孩子们的趣语,全是纯真,全是梦幻。

  一路走来,家长们在“成长”、在反思:我们有没有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祖辈,只有周末才能见面?有没有事事包办,剥夺了孩子增强技能和自信的机会?有没有被商家牵着鼻子走,觉得不给孩子报个培训班,就好像亏欠孩子?有没有只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培养孩子,却忘了每个孩子最想成为的人恰恰是“他自己”?

  一路前行,偶尔困惑、也会迷茫,但仍有很多温暖而朴素的理念,值得一生珍藏——我们要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为人启蒙之师的使命;我们要有勇气,让孩子独立面对挑战和挫折;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思考,抛去急功近利的想法,成长为更从容、更自信的父母,成长为更有爱心、更有智慧的教师!

  《学前教育周刊·成长》版就是要传递这种爱、这种梦想和期待,在传递中留下成长的印迹。感谢那些纯洁天真的幼小生命,他们用明亮的眼睛看着我们,满是信赖;感谢那些年轻的父母,用辛劳哺育生命,支持孩子寻求最适合的成长方式。

  2013,我们来了!带着天真烂漫的傻气、探索世界的灵气、跳出陈规的勇气!

  孩子在前,我们在后,向着最好的未来,出发!

  ■本报记者 施乐

  “用什么提高我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这种力量就是爱,它就是人类伟大的精神财富。让我们用我们的生活来创造这种财富吧,它存在于父母的心灵里,即可以用爱来教育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

   “如果我们打乱孩子成长的自然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卢梭

  责任 ——让我们陪伴孩子成长

  孩子最需要的就是陪伴

  《“爸爸妈妈,爱我就多陪陪我”》(2012年5月27日)

  在家长搜肠刮肚地想用各种物质来弥补自己工作繁忙带给孩子的缺失时,孩子的愿望却是那么简单、透明,只希望和家长说说话、一起看书、一起游戏。

  与孩子沟通就像是发生在两个地盘上的事情,一边是孩子的心灵地盘,一边是父母的心灵地盘,我们只有陪在孩子身边,才能创造让亲子双方慢慢靠近对方的第三块地盘。家长们应该从忙碌的工作中“慢下来”,轻轻地搂着孩子,和孩子一起捧起一本书,慢慢欣赏;还可以把自己变成小孩,陪孩子一起玩、一起乐,让他开心。

  《爸爸,别让妈妈唱育儿“独角戏”》(2012年6月17日)

  现在,很多年轻夫妇的家庭分工都是一种模式:丈夫在外忙事业,挣钱养家;教育子女的任务由妻子承担,父亲基本不介入。有的父亲对孩子的抚养教育情况不闻不问,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完全不了解,成了孩子抚养教育的“局外人”。

  事实上,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实践证明,“夫妻搭档”是育儿的最佳选择。父母共同参与孩子的抚养教育,可以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还可以集思广益,集中父母两个人的教育智慧。

  让孩子远离伤害

  《谨防有毒童装危害孩子健康》(2012年6月24日)

  婴幼儿皮肤娇嫩敏感,抗摩擦力和抗病力差,易受刺激与感染,且皮肤的汗腺和血管处于发育中,不合格的服装对婴幼儿的身体损害很大。

  家长和教师选购婴幼儿服装时应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除了要体现柔软、透气、舒适,还应注意婴幼儿服装上的相关标志、服装面料、主要部位的缝制线等问题。家长要关注衣物的安全,尽量选择符合A类标准的大品牌名优产品,避免不合格童装给婴幼儿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儿童安全座椅,不用真的很危险》(2012年6月24日)

  中国近年来汽车保有量迅速提高,儿童交通事故的伤亡率也逐年上升。据中国交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名儿童在交通事故中伤亡,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是美国的2.6倍。

  家长一定要明确带孩子驾车出行的第一要务就是保证孩子安全,在此基础上,设法使孩子的出行更舒适、愉快;其次,交通事故很多是被动发生的,家长驾驶技术再纯熟,也不能保证完全避免交通事故。而事故一旦发生,儿童会在没有使用安全座椅的情况下,受到伤害,所以家长千万不能大意。家长自身的乘车安全意识亟待加强:家长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并向孩子解释、强调为什么这样做;同时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身高、体重的儿童安全座椅,帮助孩子适应,让孩子养成习惯。

  走进孩子的内心

  《怎样走进孩子的“一画一世界”》(2012年10月28日)

  幼儿绘画中,孩子们运用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线条、形状、色彩等,把他们的视觉经验、生活经验及内心情感自由大胆地表现出来,并以此敞开心扉,与人沟通。

  作为孩子艺术创作最初的欣赏者,孩子走进艺术殿堂最温暖的引导者,家长须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认识,学会并能够正确解读、引导幼儿的绘画,要时时以孩子为中心,以孩子的发展为根本,走进孩子的内心,品孩子的画,听孩子的“话”,让孩子的艺术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聊天,父母和孩子的“精神脐带”》(2012年4月29日)

  很多幼儿的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小的时候很依赖父母、特别听父母的话,可是现在孩子慢慢变得逆反、不听话,一回家不是投入爸爸妈妈的怀抱,而是先打开电视看动画片、抱着平板电脑玩游戏。为什么自己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感觉快把孩子“弄丢”了?

  家长要想不“丢失”孩子,就必须和孩子之间建立互相联系的“精神脐带”,而和孩子聊天,就是给孩子输送精神养料的“精神脐带”。家长可以从孩子幼年开始,保持和孩子聊天的习惯,通过聊天给孩子润物细无声的爱和支持,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长

  《帮自闭症幼儿破开那层“茧”》(2012年4月22日)

  自闭症,又叫孤独症,是伴随一个人终身的先天性神经发育障碍,其确切的病因至今仍不清楚。实践证明,经过早期科学系统、坚持不懈的干预,许多自闭症患者能够融入社会、自立生活。幼儿园,是自闭症患儿社会融合的第一步。

  很多自闭症孩子在正确的训练干预技术帮助下,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融合。如果自闭症孩子身边的人、所在的社区、幼儿园能够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对整个自闭症孩子的家庭而言,都将是极大的帮助,而这种帮助,最终也将有益于整个社会。

  《用特别的爱温暖特别的孩子》(2012年5月20日)

  特殊幼儿越早接受适宜的教育,未来的发展就越好。实施融合教育的核心词是平等、发展。平等意味着给每个孩子提供适宜其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的环境,发展意味着提供每个孩子最大限度地获取教育成就的机会。因此,要特别提出的是,特殊幼儿不需要毫无原则的同情。教师要平等、友好地对待特殊幼儿,不仅要了解他们的不足,更要看到他们发展的潜能。

  勇气——让我们放手孩子成长

  让孩子自己当主角

  《“直升机父母”:费苦心难育参天树》(2012年3月25日)

  在我们周围这样的父母随处可见:随时在孩子上空盘旋,介入孩子的一切,当孩子有可能有需求时,立即降落给予补给;在孩子即将遇到困难时,随时降落挪去障碍……我们把这种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分限制、过多包办、不必要干预、过多替代的家长,形象地称为“直升机父母”。

  “直升机父母”问题的症结,是父母俨然把自己当作了孩子的救世主,是站在自己角度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而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真正需求。犹如把健康的人当作危重病人实施紧急医疗救助,打针、吃药、动手术之后,没病的人也有病了。所以,父母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拯救自己,即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做到以下几点:放平心态,让孩子在体验中增长智慧;创造条件,与孩子共同做家务;学会放手,允许孩子“犯错误”;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自我教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