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想的教育力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2-12-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接第一版)

  针对中小学生上下学难、校车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国务院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4月5日颁布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将校车安全问题纳入法制轨道,为校车行驶画出清晰可辨的“安全线”。各地切实履行校车管理职责,加大投入购买校车,开辟学生公交专线,让孩子们上下学的道路更加安全、更加顺畅。

  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10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中职免学费的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月22日,中央财政又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4.5万名研究生。至此,我国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因贫失学辍学问题。

  人民群众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直接推动者,也是最大受益人。只有心系教育民生、改善教育民生,教育事业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力,教育事业才能获得人民的认可。

  突破

  中国教育攻坚克难最矫健的姿态

  “我搭上了异地高考政策首班车,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这个冬天,长在福州、学在福州的重庆妹子鞠建榕,终于不用再像以前在福州就学的外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那样,转回老家就读高三了。在福建当地,她就能报名参考、享受同等待遇。社会期盼多年的异地高考,终于在2012年实现重大突破,梦想照亮现实,千万家庭享受到教育公平的阳光。

  突破,是2012年中国教育最摄人心魄的词汇,也是中国教育攻坚克难最矫健的姿态。异地高考方案从无到有,这是教育公平的重大突破;义务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85%的入学率到100%的入学率,这是教育普及的重大突破;4%的目标从上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到2012年中央和地方财政予以坚决保障,这是优先发展教育的重大突破。一项项重大突破,正是中国教育克服重重困难、加快改革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累累硕果。

  一项项重大突破的背后,彰显的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对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温总理的话掷地有声,各地迅速掀起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优先发展的浪潮:江苏立法保障生均公用经费,广东明确各级政府投入责任,河北改革财务管理体制……提出十几年却屡屡因为国家经济底子薄无法实现的4%目标,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推动下,有望在2012年实现。

  一项项重大突破的背后,体现的是亿万家庭对教育公平的热切期盼和真诚推动,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回应民众关切的实际行动。

  两会前夕,9万名随迁子女家长公开致信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关注教育公平、推动异地高考政策落实。两会期间,异地高考成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焦点话题。人民的关切,得到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真诚回应。3月4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郑重表示: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在年内出台。8月30日,国家层面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出台。进入年底,31个省份的方案密集颁布,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方案历经艰难后出台,异地高考有了明确的时间表。这是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项项重大突破的背后,反映的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事物发展普遍规律,这又为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9月7日,全国“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宣告中国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两基”之路,是一条历经25年艰苦卓绝奋斗、集举国全民之力探索出来的中国特色义务教育发展道路,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教育发展规律,形成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经验。这些规律和经验,仍然是我们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制胜法宝。2012年,义务教育进入均衡发展新阶段,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完成与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备忘录签署工作。在新起点上推动义务教育发展,中国教育有了更多的从容和更强的自信。

  《易经》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一项项重大突破,扫除了一项项体制机制障碍,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更加通畅、永久。

  楷模

  中国教育引领风尚最美丽的群体

  12月初,凛冽的北风袭来,北京的气温越来越低。然而,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的201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却格外坚强温暖。因为救学生而受重伤,张丽莉失去了双腿,但是她的乐观坚强、社会各界对她的关爱救治,让她浴火重生。“我在向生活证明自己的积极努力与乐观坚强。未来,我希望能够重新回到讲台。”张丽莉说。

  我们相信,张丽莉的梦想一定能够成真,她的“最美”一定能够重新绽放在让她昏迷之中仍然念念不忘的讲台上。

  这是“最美”的奇迹。最美的大勇大爱,能够让一名柔弱的女教师,在生死危难的电光火石之际,挺身而出、奋力一推,将孩子推向安全、自己却倒在血泊之中;也同样能够让她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凤凰涅槃,勇敢乐观地站立起来,彰显她用生命捍卫的不朽师魂。

  这是“最美”的力量。至高至善的最美,是人性中最闪耀的光辉,是历久弥新的永恒精神。张丽莉身上所体现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舍生取义、大智大勇,是一代又一代教师群体铸造的丰碑,它不仅是师魂不朽的光辉写照,同样是引领道德风尚、树立时代新风、缔造一个最美中国的价值标杆,代代相传、人人相传,“最美”永不消亡。

  2012年,以张丽莉为引领和代表,中国教育涌现出大批“最美”的时代楷模——“最美女教师”、“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中学生”、“最美学生警察”……

  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的大勇大爱最美。

  湖北省宜昌市宜都二中教务处女教师周玉兰勇斗劫匪,头部受伤仍忍住剧痛,死死护住高三考生的准考证,她保护准考证的最美瞬间,是对责任的生动践行;枣庄市第二中学高三学生、“最美中学生”龚钰犇在车祸来临瞬间,拼尽全力推开同学,自己却被压在车下,他保护同学的最美瞬间,是对友爱的勇敢诠释;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大一学生、“最美学生警察”李博亚,在实习执勤时看到有人自杀,选择跳下站台英勇救人,自己的双腿却被卷入车轮,他舍己救人的最美瞬间,是对职守的坚定捍卫。

  潜心耕耘、无私奉献的大德大智最美。

  已故理论物理学家、西北大学教授侯伯宇潜心科研、坚守西部,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创立的“侯氏理论”被称为“中国的骄傲”,他用毕生心血捍卫共产党员的承诺和誓言;“最美乡村教师”、贵州省遵义市鼎山镇扇子林教学点校长徐德光,没有路,花一年时间砍出一条路,没有书,用两匹白马驮回孩子们的书,他用20年青春韶华坚守密林深处,托起孩子们的希望;201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新萌学校体育教师代建荣从事智障体育教学19年,带领112人次智障学生参加特奥会,摘得53金、45银、46铜,他用耐心细致的教育改变生命,让特教孩子重拾人生梦想。

  教师是文明的传承者,青少年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教师美,青少年美,则中国美;教师最美,学生最美,则定能引领中国最美。

  期盼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最光荣的使命

  青岛市民吕大民如今退休在家,是小区关爱下一代成长委员会成员,平时特别留意青少年教育发展的问题。岁末年初,谈到对2013年的愿望时,吕大爷表示:“最近几年来,校园伤害案件时有发生,这让我非常心痛、担忧。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的希望。新的一年,希望更多的人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期盼校园伤害的惨案不再发生。”

  即将过去的2012年,中国教育并非一路凯歌高奏。温岭幼儿园虐童事件、光山校园伤害事件、贵溪接送学生面包车侧翻事故,一系列关系学生身心健康安全的突发教育事件,一再触碰广大家长和社会的敏感神经,令人充满担忧和期盼。保障校园安全,做好营养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新期盼,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最务实的目标和最紧迫的任务。

  11月8日至14日,顺应党心民心军心,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党的十八大立足新时期新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现状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目标任务,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六项任务之首,明确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做人民群众之所盼,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我们教育工作的最高标准。凡是人民有需求的地方,就是我们要重点加强的地方;凡是人民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我们要下决心改革的地方。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围绕科学发展、人民满意的主题,在着力促进教育公平上下功夫,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下功夫,在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上下功夫,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和推动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

  如果有一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都能平等享受城市优质教育;如果有一天,家长不再为孩子上下学和校园安全担忧;如果有一天,农村贫困孩子不再饿着肚子求知若渴……到那个时候,中国教育一定能够实现科学发展,赢得人民满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