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期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2年度好声音

  教育的许多矛盾,本质上是社会矛盾在教育上的反映。想依靠学校教育解决诸多矛盾,非常不容易,还需全社会一起来想办法。

  ——3月29日观点版《实施素质教育为什么这么难》作者:王厥轩(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原主任)

  在当今世界,固步自封,随意贬低别人,拔高自己,在自我麻醉和彼此吹捧中,享受巨大但纯属虚幻的成就感,是很危险的。一些大学排行榜不就像是蒙住鸵鸟眼睛的沙堆吗?一些理当最聪明、最能识破唬人伎俩的高校精英们,甘愿被人蒙上眼睛,在这“打榜”游戏中玩个不亦乐乎,已经让国人无法理解,如果整个民族都陷入自娱自乐、自欺欺人,中国的崛起和振兴又将从何说起?

  ——5月30日观点版《大学排行榜是矮中取长自娱自乐》作者:顾骏(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重点学校表现形态上的迂回撤退,并不意味着实践中的离场。没有地方政府的积极作为,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即使把消除重点学校写入义务教育法,也难以从根本上撼动围绕重点学校形成的利益格局。这也是在政府话语体系中重点学校已经隐退,但对公众来说,重点学校并没消失,“择校热”反而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6月6日观点版《早该消失的重点校为何继续被取消》作者:李习凡(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师)

  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从为人父母那天起,面对一个有无限潜能的生命,把自己变成一个力图自我完善的谦卑者,而不是荣升为一个没有过错、不可以被指责、具有完全操控权的君主。学习和思考,是通向谦虚的路径,也是父母成长的基础。

  ——6月13日观点版《永远正确的家长最失败》作者:尹建莉(专业教育咨询工作者)

  减速并非落后,减速意味着在教育方面我们有主动性,意味着我们能更好地遵循教育规律,更好地帮助孩子们积蓄力量享受人生。

  ——10月17日观点版《教育需要减速运动》作者:孙宏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

  在任何社会,没有奋斗精神的怠懈,没有努力争取的舒适都是不可能持久的。中国青年一代仍然需要改革开放初期时的奋斗精神,需要“中国梦”的激励,也需要更多的对于责任的承担。

  ——10月31日观点版《年轻人需要一股奋斗的劲儿》作者:张颐武(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当学校不再将根深植于下,深植于村庄与社区时,学校将失去根基,失去学校的社会同样将失魂落魄。

  ——10月31日观点版《学校的根基在哪里》作者:刘云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我们的社会刚脱胎于长期的贫穷落后,目前尚处于转型过程中,积蓄了对于满足物质需求的渴望与下层社会向上突破的向往。这些欲望与向往一旦与实用主义、功利导向结合,就形成了不顾一切的急功近利倾向。扭转这一偏向需要社会完成转型,教育自身也要花很大的气力自我提升。

  ——11月6日观点版《警惕“励志”背后的功利和偏执》作者:陈宝泉(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

  2012年度锐评

  关注度 ★★★★★

  打住,别再进行媒体公关了

  中国青年报 作者:冯雪梅

  河南光山22名小学生被砍的悲剧发生后,当地政府开始应对“负面新闻”。先是禁止教师接受采访,声称“讨论这有啥意义”,后在当地媒体刊发《光山,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赞扬”文章,紧接着,又着手进行“救人英雄”的宣传。当地政府对学生被砍事件的处理方式,引发舆论不满。

  徒劳的“遮丑”,不过是自欺欺人。与其将功夫花在公关上,不如正视问题,妥善解决。错了,就道歉;错了,就担责;错了,就改正。不管是媒体还是民众,都不会得理不饶人,只是希望事件能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希望政府能够尽心为民,公职人员能够恪尽职守。舆论监督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某个地方政府或官员出丑,而是改变现状,推动问题的解决。

  关注度 ★★★★★

  “生源危机”能否成改革契机

  人民日报 作者:郝洪

  生源逐年下降,高校扩招不减,加上保送、留学、自主招生的多元选择,如今通往大学的路似乎已不再那么拥挤。

  然而,在中西部地区,今年的高考人数却不降反增。原因一是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教育基础薄弱,在自主招生、保送、出国留学的竞争上先输了一截,拥挤在高考“独木桥”上的人必然不少。二是因为户籍问题,不少在大城市上学的孩子须返乡高考。对前者,需加大对中西部基础教育的投资;对后者,则需要进一步加大高考招生的均衡化。

  既然我们把统一高考作为现阶段高校人才选拔的重要手段,就要追求和确保竞争的公平公正,这不仅顺应流动中国的社会发展需求,也能通过这种改革避免生源锐减高校面临的“生源危机”。

  关注度 ★★★★

  规范“撤点并校”:倒逼教育投入别打折扣

  工人日报 作者:贺方

  从表面上看,一些地方热衷撤点并校,是求大求全的心理在作祟。而实际上,更核心的因素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在教育投入上欠债太多,教育经费不足以维持那么多学校的正常运转。国家撤点并校的政策一来,恰好借力依傍,通过撤点并校来降低学校的管理和投入成本。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金字塔型”结构,决定了越是基层偏远地区、越不应撤点并校的,反倒有撤点并校的动力,因为这会最大程度减少当地财政负担。如果不改变目前的投入结构,即便中央财政能够按照自己的份额实现配套资金的投入,基层落实起来也会面临动力不足的局面。因此,只有让中央财政承担更多的教育投入责任,并保障教育投入足额到位,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撤点并校风潮。

  关注度 ★★★★

  取消奥数?如何让人“信以为真”

  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殷国安

  北京市教委明确提出:叫停与升学挂钩的奥数竞赛培训。

  取消奥数,这次好像是来真的了。不过,患了习惯性怀疑症的老百姓总有些担心。主要的顾虑有两点。第一,取消奥数会不会“一阵风”?这种怀疑,是洞悉“运动式整顿”症结之后的判断。这种整顿往往是波浪式推进,当新的一波再来,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会以更大的力量反扑,这就是老百姓总结的“一紧二松三垮台四重来”的运动轨迹。第二点顾虑是,疯狂奥数问题的总根源在于奥数与“小升初”挂钩,只要截断奥数与升学的联系链条,它就必然会自己灭亡。但是,家长确实会担心,如果取消了奥数,学校失去了选拔参考,小升初会不会更加“拼爹”?

追赶教育改革的脚步,道声你好

  ■王亮

  今天是新年的第二天,也是观点版与您见面的第35期。

  亲爱的读者,当“末日说”被时光之轮碾得粉碎,除了感叹生活美好之外,我们是不是该思索些以往不屑一顾的“形而上”问题,诸如人生的价值何在?未来的愿景何在?也许,这样的问题太沉重了。那么,我们先想想,2012年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从3月21日第一块观点版诞生,到今天第35块版,我们就像一个农夫,喜滋滋地看着种子发芽,忐忑不安地等待第一季的果实。

  还好,味道算是甘甜。

  我们小感自豪的是,观点版一直努力追上教育新闻的脚步。异地高考、公选校长、幼师虐童、长跑之殇、营养餐“缩水”、硕士争当环卫工、农村校布局调整、毕业典礼潮人雷语、重点大学农村生源减少……不夸张地说,2012年的每一个值得关注的教育新闻事件,我们都是记录者和评论者。我们不吝口中赞美之词,也紧握手中批判之笔。

  我们小有成绩的是,观点版发出了很多独家、值得倾听的声音。“看待90后不是好与坏的单选题、家长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打破分数崇拜学生就很幸福、年轻人需要一股奋斗的劲儿、虐童案屡发呼唤加快立法严格执法、办好营养餐先要公开账本、‘校庆搭台、经济唱戏’可以休矣……”在意见表达泛滥的年代,能听到这么几句靠谱的话,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我们小感欣慰的是,观点版一直和您在一起。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读者的热情和温度,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也都曾在这块园地里表达了意见。当下,观点版正在成为公共言论的平台,多角度思考、多层次讨论教育问题的氛围正在形成。是呀,我们都是“教育评论家”,只要是理性探讨教育问题,致力于推动教育进步就好。

  一年来,当我们在新闻中看到载着花朵般生命的校车无牌无证违章行驶,看到歹徒闯进校园行凶,看到幼儿受辱无助、大学生身体羸弱,我们除了批判、呐喊、呼吁之外,更用手中的笔去呼唤理性、逼近本真、追求美好、捍卫公义、鞭笞丑恶。毕竟,这才是媒体的价值。我们是在用评论传递价值。

  79年前,胡愈之先生在《世界知识》的发刊词中这样写道,“我们的后面是坟墓,我们的前面是整个的世界。怎样走上这世界的光明大道去,这需要勇气,需要毅力。”我们一直充满忧患意识,我们是否融入了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是否触及教育改革发展的脉搏?我们是否真正成为教育航船上的眺望者,能富有远见地看到暗礁和风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