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构建实践取向的教师培养体系探索
近年来,国际教师教育开始了一系列改革运动,其重点就在于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譬如,英国通过重构有效学校运动生产“有效教师”,提高新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规定,甚至出台全国性不同阶段教师的教学标准框架。此外,在德、法、日等国,基础教育的质量改革也引起了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前所未有的关注。在我国,2007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都提及“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因此,为了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实践取向的教师培养体系改革已成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焦点。
实践取向教师培养体系的提出
现代教育正在发生着一系列重大的变革,从单纯知识传递,走向关注教育发生和实现的过程。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培养过程中突出问题主要是重理论轻实践,一方面,师范生主要学习高度概括化和抽象化的理论,缺乏相应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体验,缺乏对教育现象全面深入的感知和经验准备,另一方面,教育实践不够,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短,且缺乏周密的规划和严格的管理,常流于形式,这样无法切实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不能很快适应中小学实际教学。教师教育改革应以实践为取向,着力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教育部于2011年10月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正式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这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并明确把实践取向作为今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还要求教师教育机构尤其是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要不断“优化实践课程结构”、“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开展教育实践研究”,充分体现教师教育的实践性。因此,实践取向的教师培养体系构建,主要是指以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为旨向,改革原来的培养理念目标、课程体系、教师队伍、资源平台和评价方式等,强化师范生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引导师范生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师范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近年来,浙江师范大学相继出台《关于教师教育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以卓越教师培养为导向,着力推进实践取向的教师培养体系建设。
实践取向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
构建实践取向教师培养体系,就是要顺应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借鉴国外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验,构建实践取向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师队伍、资源平台和评价方式,切实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卓越教师。
明确培养理念目标
构建实践取向教师培养体系,首先要明确培养理念目标的实践价值取向。教师是一门具有自己特性的专业,如教学过程具有不确定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成果的难测性等,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具有较强实践反思意识与能力远比光记住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为重要。教师教育就是要创设各种实践情境,帮助未来教师形成和发展实践性知识和能力,促使未来教师注重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所以,实践取向教师培养体系的目标,就是强调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相互融合,借助于师范生“全程实践”、“顶岗实习”、“支教实习”、“见习研习实习三位一体”等实践形式,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反思意识与能力,善于发现现实中的教育问题,具有较强教育科研、教育心理和教育技术能力的新型教师。
建设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性课程体系建设,是强化教师培养实践取向的重要基础。浙江师范大学坚持“教育基础理论课程回归生活世界,应用理论课程还原实践情境,实践操作课程基于技能标准”的原则,设计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群,编写系列实践取向教材、实践指导用书和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打造四年一贯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应将原来嵌入在各学科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教育类课程单独设置,分成若干模块,分别设置学分,并要明确课程实践与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同时要专门设计用于教学技能训练的短课程,每学期分两次滚动开设。每一个模块分别由教育系、心理系、教育技术系、课程教学系,以及专门的教育研究方法团队的课程首席教授负责建设,强调基础理论课程建设必须要与学生的经验世界结合,应用理论课程必须要与具体的实践情境结合,实践操作类的课程必须要基于科学的操作标准。另一方面,要有相应配套的课程教材。教师教育机构应采取多种举措,分别就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实践操作三类教师教育课程,开展实践取向的教材编写工作,形成实践导向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和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譬如,《班主任工作》、《教育科研基础》、《课堂教学的策略与艺术》、《教师实习指导手册》、《教师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课件制作》、《教师职业保健》、《教学成果的实现》、《教师实验教学素养》、《教师嗓音健康与训练》、《教学成果是这样炼成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校本研究与教师行动研究指南》等。
强化教学指导队伍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实践取向教师培养体系构建的关键。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但理想的课程必须通过教师的有效实施,才能使理想课程转变为教师层面的课程、学生经验的课程。由于受传统教师教育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影响,当前的教师教育者普遍习惯理论讲授。因此,在实践取向的教师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应采取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采取各种方式,充分利用中小学的教师资源,努力提升大学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强化教学指导队伍建设。浙江师范大学为了促进教学指导队伍建设,成立特级教师工作中心,以“特聘教授”的方式引进中学特级教师,聘请全省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和实践指导教师;同时,选派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教师,赴全省中小学开展挂职锻炼、合作研究、听课评课和教学改革等活动,加强双向互动,大幅提升实践指导水平;还有,定期举办省级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交流国内外教育实习组织管理方式、指导实务和技巧等。
拓展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是整个实践取向教师培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主要是指能促进师范生获取实践知识和提供实践训练的环境,主要形式包括实训中心、网络研修平台、实践基地、资源数据库、学生社团活动等。从国内外教师培养实践教学改革实际来看,许多师范院校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方面已形成不少成果和经验。近年来,浙江师范大学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建设教师教育实训中心,包括数字微格实验室、教育心理实验室、教育研究方法实验室、三笔字与教师语言培训中心等,开发设计教育反思和教学研究、信息技术高级应用、教学心理训练等实训项目;二是建立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自助研训网络平台,包括书画研训平台、见习平台、实训平台、师范技能考核平台、实习平台、研习平台、教师教育资源库平台等七个子平台;三是完善建设教师教育教材库、中小学教材库(包括实体和数字)和视频案例资源库;四是建设实习基地,与区域中小学校签订实践基地协议,建立稳定的师范生实习场所;五是开展各类名师讲坛和特级教师论坛,加强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六是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教师教育文化节、师范技能竞赛和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等活动,鼓励师范生开展自助式训练。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评价是教师教育改革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诊断、修正、比较、预测教师培养过程出现的问题与成效等功能。开展教师培养体系的认证与评价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英国对教育专业课程和教育证书课程(统称教师教育课程)实行学术有效性和职业有效性审定,并尤其强调对实践性课程的评价。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师教育课程建立有专门课程评价认证的保障机制,以确保教师教育课程计划符合中小学实际情况,保证教师培养质量。在实践中,尤其要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技能考核。浙江师范大学为了强化师范生教学技能考核,建立了“师范技能考核数字平台”,对二年级以上师范生每学期定期举行技能考核,强化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意识与能力,同时,要把师范生“三字一话”、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说课等教学基本能力考核与教育实习挂钩,不能通过基本能力考核者,不能参加教育实习。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娴熟的教学实践能力。因此,教师教育机构应大力实施实践取向的教师培养改革,重视个人经验、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打破单纯以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能帮助师范生跨越理论与实践鸿沟的桥梁,切实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
(浙江师范大学校长 吴锋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