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落实语言文字规划纲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国家语言规划和规范水平迈上新台阶

  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语委原副主任兼秘书长 陈章太

  2012年12月4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标志着国家语言规划和语言规范水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国家语言生活的建设和管理将达到新的高度。

  语言生活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掌握和使用状况。其实,语言生活的含义无比丰富,它包含了大大小小的无数的语言生活。可以说,凡是有人类生活及语言存在的地方就有各种各样的语言生活,大到全球语言生活、洲际语言生活、区域语言生活、族群语言生活、领域语言生活等,小到个人语言生活、家庭语言生活、场合语言生活等。另外,在网络时代,虚拟空间的语言生活越来越活跃,网络的语言使用也构成了语言生活的主要内容。近期国家语言生活的基本状况,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一是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和谐语言生活基本形成。二是积极稳妥地推广普通话取得重大成就。三是语言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程度稳步提高。四是社会语言生活丰富、活跃。五是语言关系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六是网络语言发展变化很快。七是语言生活建设法制化水平越来越高。

  《纲要》对我国未来一个时期语言文字使用与管理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的重要精神和有关规定,应该围绕五方面多做工作。一是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政策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巩固发展国家语言生活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基本格局。二是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语言关系,重视语言发展规律,尊重语言情感,加强语言服务。三是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法制化建设。这是贯彻《纲要》和今后一个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极为重要的任务,特别要重视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建设,加强语言及其使用状况的调查、监测和各种语言数据库、语料库建设。四是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增强国家语言软实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人们生活、发展的基本能力,它体现人们的综合素质,影响着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普遍提高,必将促进国家软实力的增强,其意义重大。五是加强汉语对外交流与传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我们要大力促进国家语言生活和谐健康发展,反映国家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和语言规范的水平和成效。《纲要》的贯彻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关于“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精神,要多宣传,不仅让语言文字界了解语言文字工作和下一步工作目标,还要让社会各界知道国家语言生活与我们每个人的语言生活有关,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国家安全有关,也与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有关。

  领会纲要精神保护好各民族语言文字

  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院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戴庆厦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明确提出“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我们民族语文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这一重要指导思想,做好民族语文工作。

  一、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是社会和谐、民族发展的需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的国家,共有120种以上的语言和33种文字。各民族语言长期被各民族所使用,是各民族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语言不仅是构成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民族的一种重要资源。

  二、必须增强全社会的语言资源观念和语言保护意识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必须增强全社会的语言资源观念和语言保护意识。同时,必须正确认识新时期少数民族语言功能的变化。在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历史条件下,使用人口极少的少数语言或杂居程度很高的语言,会出现衰变,甚至会濒危。这是客观事实,是多民族国家语言关系演变的自然趋势。面对这一变化,要采取什么对策?我们认为,即便是在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历史条件下,对待多民族的语言关系,仍然要坚持保护的原则。

  三、因地制宜地解决好少数民族的双语问题

  少数民族的语言生活除了使用自己的母语外,还要学习国家各民族的通用语——汉语,让母语和通用语构成一种“互补兼用”的双语关系。

  “两全其美”是解决少数民族双语问题的最佳模式。“两全其美”是指对待少数民族的双语,既要保护他们的母语的使用和发展,又要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使用通用语——汉语,使母语和通用语在现代化进程中分工互补、和谐发展。“两全其美”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繁荣,有利于不同民族的友好团结,符合各民族的愿望。

  学校的语文教育如何安排,是少数民族十分关心的问题。应当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民族的意愿,安排好母语和通用语的学校教育

  四、加强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研究

  当前,加强语言实际的调查和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理论研究十分重要,势在必行。要开展语言国情的调查研究,弄清我国各民族的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要分批、分地区建立和完善语言资源库,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记录保存语言,特别是濒危语言。

  必须加强民族语言文字中的理论问题研究,如认识我国各民族语言的关系、认识多民族国家中语言竞争与语言和谐的关系、认识母语和兼用语的关系、评估在现代化进程中小语种的生命力、认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濒危现象等。

  我们要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立足本土、放眼世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民族语文工作的路子。

  规范手语和盲文构建无障碍沟通环境

  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教授 顾定倩

  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是我国语言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首次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写入手语和盲文,对构建无障碍沟通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手语、盲文规范化的必要性

  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004万人,视力残疾人1233万人。手语、盲文是他们生活、学习、工作不可缺少的语言工具。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和历史的原因,各地的手语不一样,盲文也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案。全国没有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残疾人之间、残疾人与非残疾人之间的沟通,影响到特殊教育的有效进行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影响到残疾人顺畅、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大多数聋人、盲人和特教学校的教师赞成制定国家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因此,进行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的研究和推广,是为残疾人根本利益着想的一件好事。

  二、手语、盲文规范化的未来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重视手语和盲文的规范化工作。进入新世纪,国家的法律法规多次明确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扶持盲文、手语的研究和应用”,“积极推进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公共机构要提供语音、文字提示、盲文、手语等无障碍服务”, “组织开展盲文、手语等特殊教育培训,规范教材的编审和出版工作,为盲人、聋人接受义务教育、高级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创造条件”。因此,《纲要》提出的通用手语和盲文的研究与推广任务继往开来,其研究的法律政策依据、学术理论基础、内涵与外延、技术手段等都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深刻变革,不仅服务于当今,更着眼于未来。

  三、手语、盲文规范化的重点性

  《纲要》提出的国家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是残疾人使用的特殊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其含义与应用范围有着明确的规定性,同样界定在国家机关、学校、汉语文出版物、广播电台、电视台、公共服务行业中使用。除此之外,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仍然可以自由地选择和使用其他种类的手语或盲文。

  《纲要》提出的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工作,重点围绕四个方面:一是手语、盲文使用现状调查,为国家制定政策做准备。二是制定以汉语为基础的国家通用手语、通用盲文标准,手语、盲文水平等级标准,手语翻译员等级标准,以标准来引导手语和盲文的规范使用,进而研究制定主要少数民族的手语、盲文,最终为残疾人创造一个无障碍的公共信息沟通平台。三是在重点领域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推广应用。四是建立国家级研究机构,开展科学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

  发挥语言文字作用服务小康社会建设

  国家广电总局原副总编 黄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一个集中反映全党意志和全国人民意愿的政治宣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行动纲领。

  语言文字系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应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深刻认识语言文字事业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使命,高度重视和全面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着力提升语言文字工作水平,加快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二是自觉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充分发挥语言文字事业的独特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四大战略任务,无不与语言文字事业相关。语言文字事业和各项工作,应在完成这四大战略任务中发挥积极和重要作用。第一,要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面发挥观念导向作用。十八大报告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丰富而深远的内涵,有待于用规范、准确、生动、鲜明的语言文字阐释和宣传,以引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