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成为关注科技发展的主要途径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科学化和科学的日益社会化,科学素养已成为人文和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力的重要元素,不仅直接影响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而且将影响到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为了解当前我国高校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下简称“文科工作者”)的科学素养状况,我们在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本项研究工作,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总体描述
科学素养整体水平较高
一是科学素养整体水平较高,能够掌握基本的科技术语、科学常识和科学研究方法。95.5%的受访者对“DNA”等科学术语有正确认识,56.7%的对科学常识判断的正确率超过67%,近半数(49%)的可正确选择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对于随机挑选的6个有代表性的科技观点,文科工作者的回答正确率为70.1%,而公众人群的正确率为34.2%。这个结果说明,文科工作者对科学常识、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较好,对科学术语、科学观点的掌握程度要高于公众人群,科学素养水平整体较高。进一步分析表明,大学本科及以上受访者对科学知识的判断正确率较高,而大学时期和中学时期被认为是有效提高科学素养的最佳阶段。从性别看,男性对科学常识问题的判断正确率高于女性。
二是对科技信息颇受关注,阅读已成为主要途径。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会阅读报纸、期刊或互联网上的科技文章。59.2%的表示会经常通过阅读文章来了解科技发展信息,78.9%的表示曾前往公共图书馆或图书阅览室查找资料、阅览报刊书籍等;相对而言,公众通过阅读获取科技知识的比例不足30%。这个结果说明,文科工作者非常关注科技发展,善于通过阅读文章的方式来了解科技的最新进展,与公众人群获取科技信息的途径有很大差异。
进一步分析表明,文科工作者最关注的科技发展信息是经济学与社会发展(20.0%)、人文学科(18.6%)和医学与健康(18.1%),而对天文学和空间探索(4.6%)、遗传学及其转基因(3.1%)和材料科学及其纳米技术(2.7%)等的关注度极低。从这个结果看,文科工作者关注的科技信息并不均衡,更为关注与自己切身相关或感兴趣的大众科学。
三是运用科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能力稍显不足,男性的科学态度好于女性。在治疗和处理健康问题的首选方法上,33.1%的受访者选择看西医,26.9%的选择自己找药吃,选择看中医的仅占18.2%;另外,选择自己治疗处理、祈求神灵保佑和什么方法都不用的多达7.2%。这个结果表明,文科工作者运用科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稍显不足。在运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具体问题时,仅49.0%的受访者运用了正确的科学方法。
从文化程度来看,无论是运用科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还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具体工作问题的能力,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都要好于文化程度较低者。从性别来看,男性更喜欢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经常运用科学方法解决本研究和学习领域,并经常和别人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的看法,男性运用科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问题的态度要好于女性。
四是大多能自觉抵制迷信活动,女性更迷信算命,星座预测命运受到青年追捧,尤其是在高校师生中更为风靡。40.6%的受访者没有求过签,参与者半信半疑;53.1%的受访者没参与过相面,参与过且很相信的仅为3.3%;47.2%的受访者没参与过“周公解梦”,尝试过且很相信的仅占两成;六成多受访者表示尝试过星座预测,且相信者过半;47.8%的受访者不信风水,信者仅占三成;半数以上受访者没参与过电脑算命,参与者中相信者与不相信者各占半。
进一步分析表明,无论是从参与迷信还是从相信迷信活动来看,女性文科工作者的比例都要高于男性;青年不相信求签、相面等传统迷信活动,但热衷于星座预测命运,73.4%的青年参与过星座预测,参与者中表示相信的占42.2%。
从专业来看,文学类专业受访者一般不参与求签活动,经济类一般不参与相面和电脑算命活动,法学类一般不参与相面和风水活动,历史类一般不参与星座预测和风水活动,教育类一般不参与周公解梦活动。从学历来看,总体上,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对迷信活动的相信程度远低于其他群体。
五是对科学所持态度基本积极,青年比年长者更重视科学伦理。从对“科学技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来看,90.3%的受访者能意识到科学技术的两面性,认为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从“科学技术与动物保护”的角度来看,51.3%的受访者赞成动物实验,16.1%反对;从对科学的态度来看,12.6%的受访者认为“持续不断的技术应用,最终会毁掉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从对科学家伦理的关注度上来看,17.6%的受访者认为“科学家会因为有能力改变世界而变得危险”,比较关注科学家的伦理问题。这个结果表明,文科工作者比较关注科学伦理问题,对科学所持态度基本积极。
进一步分析发现,年长者更多地认为科技发展会毁掉地球,在谈到“持续不断的技术应用,最终会毁掉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这个观点时,“30岁以下”的受访者表示“赞成”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9.9%,而“41岁以上”的受访者表示“赞成”的人数占总数的27.1%;“30岁以下”受访者表示“赞成”动物实验的人群达到47.9%,而“31-40岁”的受访者和“41岁以上”的受访者分别达到了57.9%和62.4%;“30岁以下”的受访者更多地认为“科学家会因为有能力改变世界而变得危险”,对这一说法表示“赞成”的人数达到了19.2%,较“31-40岁”受访者的15.5%和“41岁以上”受访者的10.7%为高。上述分析结果表明,青年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比较乐观,他们更看重科学伦理问题。
六是崇尚新技术、尊重科技工作者,但存在隔阂。在受访者感兴趣的11类新闻话题中,受访者对待“新发明和新技术”和“科学新发现”两个话题的态度相似,受关注度最高,均达到90%以上。超过两成的受访者认为声望最好的职业是科学家,居于首位。这个结果表明,文科工作者关注科学的最新进展、崇尚新技术,尊重科技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希望后代成为科学家的比例下降至11.6%,居于第四位,企业家是最希望后代从事的职业。从这个结果看,文科工作者虽然尊重自然科学工作者,但不希望后代从事这方面的职业,对自然科学领域研究认识存在一定的不足。
七是科技信息获取渠道比较集中,互联网成为主渠道却并非最可信。从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获取科技信息的方式来看,绝大部分文科工作者依靠网络、报纸和电视来获取信息,通过公共设施和参观这些有效而且生动的教育形式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很低,“科技节”或以科技为主要内容的大型活动开展得还不够深入,全方位地进行科普教育的形式在我国尚未形成。在现有的科技信息获取渠道中,22.7%的受访者首选互联网,居于首位。(见图1)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些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获取科学技术发展信息的最可信渠道,以科学期刊最多,占26.6%;其次是通过电视,占18.7%。互联网仅排第五,占11.5%。这个结果表明,互联网虽已成为文科工作者获得科技发展信息的最常使用的渠道,但其可信度并不高,文科工作者更信任学术期刊和电视等大众传媒的科技信息。(见图2)
因素分析
性别、兴趣、学历等影响科学素养
一是“性别”对科学素养内容的影响很显著,男性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以及对科技信息的兴趣和掌握水平都要好于女性,但科学伦理相对较低。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作用下,性别对科学意识、科学精神以及对科技信息的兴趣和掌握水平均起着显著的作用。具体来说,男性更相信科学,对科学术语和常识的掌握水平好于女性,他们更多地参加科学讨论会,也更善于将科技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男性比女性更喜欢参加科学技术有关展览活动,37.1%男性非常喜欢,而女性仅25.0%。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女性文科工作者的科学态度比男性更积极;20.1%的女性反对使用动物做实验,而男性的比例仅12.4%,女性文科工作者更重视科学伦理。那么,这些具有较强科学伦理观的女性为什么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却相对较差呢?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接触科技信息的途径不及男性,在参加社会活动、接受教育、从事政治活动以及其他各种活动中,女性仍处于从属地位。女性作为相对弱势群体,在现实生活中自感依靠自身力量不足以把握命运,寄希望于来自伪科学方面的安慰和暗示;同时,女性与男性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可能是原因之一。
二是学校教育机制和招生制度阻碍了文科工作者科学素养的培养。受教育水平较高的文科工作者科学素养较高,这说明当下通过教育手段对于文科工作者提高科学素养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教育体制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方面比较薄弱。高等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时,更应该重视基本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宽厚的基础上掌握较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目前的教育体制将培养科学素养推延到大学阶段,而这个时期的人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已不如少年时期,加之大学阶段的专业细化,这个时期培养科学素养的成本较高、收益不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