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周报》:对接课标 服务教学
■本报记者 宗河
2012年2月1日,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2年秋季,根据新课标修订的教材正式启用。《英语周报》积极组织编辑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研究新课标,并对照新课标的逐级要求,对《英语周报》新学年的报纸进行了对接课标的编排。
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性质
确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此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的最大亮点。《英语周报》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大量高品位阅读素材,包括时文阅读、美文阅读、文化背景知识,不仅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符合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包含了对新课标、教学进度的深度研究和对英语语言文化的深度剖析,充分体现了《英语周报》对人文性的设计构造。同时,《英语周报》紧扣新课标和教材重难点知识,设计了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步学案,通过科学设计栏目和随堂训练,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体现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
注重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此次新课标的一个突出特点。《英语周报》的课时化训练和单元检测就是为形成性评价提供素材。它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不仅仅体现在训练的基础性和多样性上,更重要的是在同一种题型当中,或者在同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当中,能够把知识的基础性和提高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学生认知的渐进性和持续性,使一般的学生能“吃得饱”、一部分能力更强的学生“吃得好”。从终结性评价角度来看,《英语周报》的评估试题属于展示终结性评价结果的一种方式。《英语周报》评估试题是按当地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编制的完整的标准化试题。它以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难度适中、综合性强,同时增加附加题或者选做题。
倡导通过实践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英语周报》倡导的“课时化、学案型”的报纸编辑思路和“学案导学、互动生成”的报纸编辑模式,是打破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实践模式,是建立主动、探究性的自主学习模式,是变被动、消极参与型的学习方式为主动参与型的学习方式。如单元辅导板块用探究式、归纳式、体验式的辅导方式取代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辅导方式;还有时文阅读、美文阅读的问题设计,在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下,注重提问的艺术、质量和效果,从而让师生感到报纸的编排是在和自己一起探讨,最后的成果是个人努力得来的。
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减负增效”已然成为当前活跃在教学前沿的主流思想。《英语周报》为了方便学生读好报、用好报,不仅在文章的地道性、优美性方面下足了功夫,帮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升语言文化素养,而且在辅导中通过科学的策划编排了一系列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个性化学案,学、思、疑、解搭配有序,帮助学生利用学案预习课程,扫除基础学习中的障碍,发现重点、难点,并在课后学习中能够延伸思考。也就是说,《英语周报》精心设计的学案完全融入了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角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