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眼下,我们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讨论学雷夫·艾斯奎斯老师。“想不想”应该不成问题,甚至“是不是”也不是问题,因为即便在我们自己身上,也并不是绝对没有雷夫的影子。成问题的,是“敢不敢”。

  《像雷夫那样教书,敢不敢?》

  方助生 2012年3月19日

  如果说“读”与“不读”对从事一般行业的人是一种个人选择,对教师而言,这种选择则意味着一种责任,承载着一种使命。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人格的塑造者。“读”与“不读”,不仅关涉其自身的专业成长、精神修养,更是一件与未来息息相关的事情。

  《读,是一种态度》

  王珺 2012年5月7日

  我曾经说过,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认识。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这两句话不仅同样适合,也许更为迫切。

  《孩子心灵成长的阅读地图》

  朱永新 2012年5月28日

  打开课外书,读吧!只有在文字里惊心动魄地“出生入死”,才能真正穿越玄奥的语言丛林,学会探察幽微之火,学会言说抵抗沉默。

  《守住“真实阅读写作”之地》

  倪江 2012年6月18日

  什么是“读书人”?按照我的理解,就是一辈子爱读书的人,就是以读书为生活方式的人。人是要一辈子读书的,而能否养成读书的习惯和品位,中学时代是关键。

  《学校是读书的地方》

  周国平 2012年7月2日

  虽然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改变世界,但我们说出真实,将自己的主张表达出来,就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推动。这正是蔡朝阳老师尝试过一种“更有意义的生活”的一部分。

  《教育,做一个公民的支点》

  傅国涌 2012年8月23日

  恳请全国各地出模拟试卷的名师们,不要拿莫言的散文和小说出中考高考的模拟题,让我们共同保护莫言的文字,让孩子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走进莫言的文学世界。

  《别让学生从试卷上认识莫言》

  洪劬颉 2012年10月22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版面撷英     下一篇:12位教师的私人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