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感动我们的那些童书
值得注意的是,《房子》不像大多数图画书那样,其形象要么是动物,要么是孩子,它是以“房子”为主人公,“房子”是人的活动的见证者,是时代生活的见证者。画家以房子及其周围作为故事的主体,而其中人的生活和命运是镶嵌其中的。这是一种独特的叙述视角,是图画书新颖的创造,把图画书从传统的童话幻想中解脱出来,赋予了图画书别样历史的现实内涵,这是《房子》的深刻之处。因此,传统图画书的阅读方式也应该革新,讲述者光有文字素养还不行,还要有对历史、生活和现实的洞察力和理解力,以及诗歌和哲学的思维。
(谭旭东 儿童文学作家)
关键词:理解童心
伟大的童话也是伟大的教育作品
林格伦是安徒生之后最伟大的童话作家,如果说安徒生是把童话由民间转为创作的第一人的话,林格伦则是把创作童话带到成熟阶段的人。
长袜子皮皮已经成为童话中的经典形象。全世界儿童无不喜欢这个小姑娘,她长着一头火红的头发,翘着两条硬梆梆的小辫子,脸上有很多雀斑,袜子一只棕色、一只黑色。她脑子里充满幻想,力大无比,口头禅是:“这难道不是个自由的国度吗?”在这个逻辑下,吹牛不是撒谎,警察不能强迫孩子进学校,爸爸妈妈嘛,也可有可无——这样在孩子玩得正起劲的时候,就不会有人叫她去上床睡觉,在她想吃薄荷糖的时候,也不会有人硬要她吃鱼肝油了。
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会带动教育观念的变革。林格伦在创作《长袜子皮皮》时,正是瑞典儿童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新思潮时期,林格伦参与了其中的激烈争论,并以支持者的身份呼吁关注孩子的想法和感情。现在,争论声已经过去了。“尊重儿童”、“理解童心”成为最基本的教育原理,那些担心孩子读林格伦童话变坏的大人,显得多么无知。研究专家勃拉乌苔的话,一语道破了林格伦作品受孩子喜欢的原因:“林格伦的童话世界充溢着冒险、游戏和幽默,这样的世界对孩子来说是最相宜的所在。”可是,即使是今天,儿童文学界和教育界的鸿沟依然很深,习惯并喜欢阅读童书的教师寥寥无几,这是阅读观念问题。事实上,一位教师从儿童文学经典中获得的“营养”,绝不比阅读一本教育学专著少只能更多。
(王林 儿童文学工作者)
关键词:奇幻历险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你是否相信上帝的存在?你是否相信一个小伙子能单独和一只老虎在海上漂流227天?当事实与梦境交错时,你选择相信哪一种结局?加拿大作家杨·马特尔的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可能发生,却处处合情合理的故事。
生活就如同主人公巧妙的名字Pi一样,是个无限循环的无理数,也是一个不会重复、不会停顿的旅途,这一旅途充满了未知,宗教解答不了所有未知,只有上帝可以解答。生活从未恰当地结束,每个人心中也许都居住着一只强大的老虎,伺机而动。惊恐、难过、强大,这一个过程只存在于面临巨大的灾难时,当一切困难过去,这些伴随我们多日的痛苦就会径自走开,甚至不会跟我们道别。故事结尾,老虎理查德·帕克头也不回地走入森林,可以说是主人公在到达陆地后内心强大的消失标志。总有一天,当灾难再次来临的时候,心中那只老虎还会再回过头来。
或许Pi所讲述的第一个故事过于完美,第二个故事又太过残忍,但我却相信仍旧有第三个故事甚至第四个故事存在。可能你读完这本书后的心中也许会有一个不同于Pi所讲述的故事,究竟哪一种是真实的,哪一种是虚构的,只有上帝才会知道。也许真正叫做“口渴”的那一个不是老虎,而是Pi自己。这不是一本海上自救手册,也不是一本印度小伙海上历险记,而是一本让我们相信上帝的书。
(张璐璐)
关键词:学会沟通
为什么和孩子沟通那么难
在《爸妈太过分》一书里,我们能看到日常人们谈及最多的一些代沟话题,比如父母难以理解孩子的思维,父母对孩子存在过分的期望,作决定的时候缺乏对孩子的沟通与重视等。
很明显,爸妈搬家到苦读镇没有和“我”吱过一声,我就这么来到了那个的学校。学校里的每个人眼里只有成绩,除此之外就鼠目寸光:老师永远是严厉、苛刻和不近人情的,脑海里只有古板的老思想;同学呢,早就是乖乖就范的小白鼠,没有丝毫童真乐趣。而“我”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梦想成为笑星,觉得让周围的人绽放笑容是无比幸福的事情。小说以“我”的各种反抗经历为线索展开:“我”一如既往地成绩中下,把被爸妈抬走的电视机救回房间,瞒着老爸老妈偷偷参加小明星比赛,并一路过关斩将……
大人们总是想当然地否定孩子的梦想,把世俗的现实与自己未尽的理想强加于小孩身上。作者一再提醒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同时也给出了答案,例如快乐地看孩子的表演录像带,那样孩子便会饶有兴致和你攀谈起来。我想,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就尊重他们的理想和意愿,而非隔靴搔痒、拐弯抹角地爱他们。倘若他们误解了,我们还要在一旁愤懑不已、悲天悯人,却完全没意识到自己是不是该去面壁思过一下。
(顾嘉楠)
关键词:调整情绪
生活就是一出悲喜剧
《亚历山大和倒霉、烦人、一点都不好、糟糕透顶的一天》这个书名很长、很特别,像炸弹一样密集地引爆,这样的震撼效果首先会引起孩子们翻开书来一探究竟的兴趣。
当看到这个叫亚历山大的小男孩一日横遭14难,孩子也许首先会幸灾乐祸地乐一阵子。“用别人的不痛快让自己痛快痛快!”这时候不必告诉孩子不应该消费别人的痛苦,因为这种快意是短暂的,很快他们就会同情和认同亚历山大,并产生怏怏不快的感觉,这和一开始幸灾乐祸的“痛快”大相径庭。孩子的情绪、情感和语言功能都不成熟,他们也许不明白这种隐隐的不快是什么,更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难道这本书是“没事找抽型的”,就是为了给孩子找不痛快吗?绝非如此。在书的最后,妈妈心平气和地跟不开心的亚历山大说:“生活就是这样,就算在澳大利亚也一样。”父母的安慰和开解是一种直面现实的力量,让苦恼的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并逐渐学会正确处理挫折,并且与真正的、现实的生活和解。
整本书的语言冷静中透着一股幽默味儿,配上冷冷的黑色线条,描画出一幕幕的生活“悲剧”。亚历山大自白式的叙述方式正是一种自我调侃,它以一种极其独特的方式告诉孩子,生活中的窘迫不会让世界坍塌,它同样可以成为滋生快乐的土壤。
(杨雪枫 本书责任编辑)
关键词:最美的书
阅读,思维的穿墙术
《穿墙术》(“中国原创绘本精品系列丛书”之一)近日被评为2012“中国最美的书”,这是此次评选中唯一入选的少儿类图书。这个故事改编自《聊斋志异》的《崂山道士》,在我童年时就看过《聊斋》、《西游记》等电视剧,对于幻术、魔法,那时的我居然信了。如今的我也在寻找另一种穿墙术,穿越惯常概念和现实的墙,重新发现世界新的一面,这是一种思维魔法。对我来说,图画书就是一种魔法,因为它并非只是图与文的搭配,而是将视觉、文字、节奏、声音、空间结合在一起来思考,通过翻页阅读,引导出读者自己的想象。
该书绘画作者是国家一级画师、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铜奖得主董小明,他的画非常有表演性和东方艺术的美感。我需要找到一种语言去描述他们,让人物活起来,创造一种在场的感觉。所以我紧紧盯住画中人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直到进入他们的思想、肢体、口舌中,每一句话都要像正从他们口中发出,每一个动作都要描写得正在发生。而设计师江渊将原有的画面重新作了编排,还对画面细节作了调整,一切以突出人物的活动为要点,让读者看书的时候,故事能在头脑中播放。
创造力只有在思维的游戏中才会发生,就像穿墙术,只有在如童年般的幻想中才有效,一旦王七童心变质,变成个想要市侩的大人,创作力立刻消失,魔法世界顷刻就如墙壁般坚固。
(熊亮 著名插画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