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妈妈”温暖留守儿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程墨 实习生 王小占  通讯员 顾绍山

  今年12岁的刘兴珍是武汉市光谷三小六年级的尖子生。5年前,在汶川大地震中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她做梦也想不到,在武汉光谷三小,“自己的童年又回来了”。

  2008年汶川地震,就读于四川省广安市代市镇小井乡优良小学的她,慌乱中下楼时不慎摔倒在台阶上,被学校的邱老师飞身护住,最终邱老师用鲜血换回她的生命。2009年9月,刘兴珍随打工的父母来到武汉,转入光谷三小就读。“刚来时,她总是怯生生的,不爱说话,学习成绩也很一般。”当时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何花说,“在一篇题为《难忘的瞬间》的作文中,我知道了小兴珍鲜为人知的过去,很受触动,当时就暗下决心,要像曾经的邱老师那样关爱呵护她。”

  从那之后,何花便主动走进刘兴珍的生活,当起了“代理妈妈”,用心呵护她的成长。2012年9月,小兴珍升入六年级,但“爱的接力赛”并未结束。从何花到五年级班主任田松松再到第三任班主任王向荣,3位代理家长用真情呵护着这个“流动花朵”的健康成长。如今,刘兴珍不仅性格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她的语文成绩获得了全班第一名。

  近年来,为真心实意关爱留守儿童,打造“温情光谷一家亲”,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以往广泛开展“家校互动”和“家校互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出“家校共建”育人新模式。其中的“代理妈妈”制度通过学校任课教师主动认领特殊学生,让教师走近学生、走出校园、走入家庭,真正和学生家长心连心、手拉手,走出一条为家庭分忧、为社会担责的关爱特殊学生成长成才的“创新路”。

  位于该区农村地区的豹澥中学,留守学生占学校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自2007年始,该校便把关爱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创新家庭教育模式、推动家校和谐共赢的突破口。每年秋季开学,豹澥中学校长程福军除了亲自带领教师认领一至两名特困生外,还对代理家长进行“培训考核”,建立“代理家长六个一”制度,即指导留守学生每周与父母通话一次;每月邀请留守学生在家聚餐一次;每年给留守学生过一次有教育和纪念意义的生日;鼓励留守学生每周为他人或集体做一件好事等。

  该校初三(2)班的小凯,是一名留守学生,初二时成绩一般。自从有了代理家长的关爱和督促,今年他的成绩已进入年级前60名。“代理家长用心帮助我们。我也要像他们一样,长大后帮助别人。”小凯动情地说。

  其实,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代理妈妈”的爱心网虽编织在校内,却辐射在校外。光谷四小教师张露认领了学校1名离异家庭的学生,当起“代理妈妈”后,她还把在公司上班的男朋友及其部门同事拉进来。他们一并认领了该校4名学生,决定一直资助到他们上大学。此外,该区的光谷博士志愿服务团来校做科普讲座,了解到“代理妈妈”活动后,主动加入并提出每人每年捐助2000元,帮助留守儿童和特困生。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局局长钱德平说:“代理家长不是新鲜词,但它作为家校共建的桥梁和引擎,极大地拉近了师生、家校间的距离,弥合家校间的沟壑,让教育充满了爱和人情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