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改理念落地生“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陶继新】我有一个报告题目:《高效教学的方略与品质》,其中一点就谈到心灵自由对课堂的巨大影响,甚至认为它是走向高效的必需要件之一。一个心灵不自由的学生,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即使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也不可能让其走进高效的课堂之中。相反,如果有了心灵的自由,思维的开放,创新之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涌来,甚至有可能达到思维的巅峰状态,让灵感频频闪现。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不但学习的效率高了,还会有高效益相伴而生。因为长期心灵的愉悦,会形成一种优质的心理品质;优质的心理品质,不但可以让学生走进高效的课堂之中,也可以让他们高效快乐地走进生活的各个领地。你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恰恰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方自由的园地。所以,即使你们的生源基础并不是太好,可是,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却有了超越想象的活跃,也收获了相对理想的考试成绩。因为有了自由的心灵,有了活跃的课堂,考出好的成绩,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刘凤军】课改真的是一场思想的革命,是新思想对传统思想的彻底否定和替代。但是课改对有些老师来说很难接受,因为改革就要动摇老师们内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的教育教学信仰,在这个过程中,越是传统的名师、老教师感受的痛苦可能越深。我给您说一个我们课改过程中的例子吧。2011年我们学校只有5名高级职称的教师,其中有一位叫张田的化学教师,真的是接受不了我们的教学改革,不是抵触,是真的从内心深处接受不了,每天、每节课都是很痛苦的样子,想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去教,学校又不允许,最后很坚决也很遗憾地主动调离了学校。这个老师本来是非常稳重、非常负责任的人,但当他一旦在新课堂上再也找不到自己精神的支柱、发现不了自己的价值的时候,他不得不选择逃避。他本来凭着自己的学科知识功底有进城的机会,但是他放弃了,真的很遗憾。

  【陶继新】张田老师的逃避并非个案,在我走访的课改学校里,类似的老师“出逃”者还有的是。诚如您言,他们不是不负责任,甚至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名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他们在传统意义上的课堂上走得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一旦课堂改了,他们原有的思路与方法,近乎一无所用。在他们看来,一讲到底,甚至感到所讲津津有味的教学方式尚不能教好学生,现在却让学生自己学,显然是不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出逃”,有一份责任在,也有对教育的深深情结在。不过,我还发现一个现象,这样的优秀教师一旦真的进入到课改之中,且从中品尝到无穷的乐趣之后,他们也照样可以有出类拔萃的表现。所以,对这样的老师,要多做工作,要有更多的期待,甚至要有更多的等待。其实,改革是谁也阻挡不住的,你今天不走进课改的大潮中,明天也必然会被席卷进去。走得越早,付出的代价就越少;走得越晚,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

  课改,本质在于“爱”

  【刘凤军】新课改的滔滔洪流是谁都不能阻挡的。课改不断深入的过程也是我们每一位师生思想品格不断提升的过程,因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合作、探究,天长日久学生与学生之间自然而然学会了沟通,小组合作学习,你帮助我、我帮助你,他们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教会别人的辛苦,从而学会感激和感恩,可以说教与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人格不断自我砥砺、互相完善的过程。其乐融融的教与学的氛围创建了,每一个人的心灵自由了,课堂不论什么模式都会是高效的。况且课堂模式毕竟只是一种模式,将来打破模式才是更好的创建,才能给每一位师生更多的心灵的自由和思维的解放。针对我们的课堂来说,原来的“三模九步”教学模式关注的只是课堂的形式、课堂操作的流程,而现在的“三模九步·能本课堂”更多的是关注课堂的内涵,是对课堂教学的“神”的追求,是课堂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提升的一个重大转变。在这种转变中,我们更进一步解放了师生的手脚,让师生们体会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从而达到我们所追求的名副其实的高效吧。

  【陶继新】一个人要想立足于社会,就要有合作精神;你不与别人合作,别人也不会与你合作,也就做不好或做不成事情。可是,一些学校的课堂上,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这种合作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了合作意识,长大成人后,自然也就不会合作,不能合作了。你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不但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更让学生有了合作意识,学会了合作。这不但有利于当下的学生,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您所说的对“神”的追求,比起一般所说的遵循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更为重要。真正高品质的教与学,需要模式,又要超越模式。而要想超越,要想“从心所欲,不逾矩”,就要在“神”上下功夫,即我们古人所说的在“道”上去追索。教与学中也有道,那就是乐教善教与乐学善学的生命规则。而且,道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看来,有了道,不但可以在课堂教学高效中体验其美好,也可以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可以乐而忘忧地抵达成功的彼岸。

  【刘凤军】“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模式的构建是基于我们这所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而言的,我们课堂教学的再提升就要实现体现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而打破模式,这才是一个较高层次的教学境界。其实只要我们全新的理念有了,不论什么时候都能做到课堂教学“从心所欲,不逾矩”。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给老师们提的最多的就是尊重、理解、宽容、信任、欣赏学生,当我们老师们学会这样面对孩子的时候,孩子们的内心能不充满阳光吗?还至于整天生活在那种阴暗、自卑、狭隘甚至仇恨的心理枷锁中吗?所以说,课改确实是“从油锅里捞孩子”啊。我们的孩子在传统教育的桎梏下被压抑得太久了,当我们看到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我们反思我们自身,反思我们给他们提供的成长条件、成长环境了吗?抛却个人的私利,把孩子装进我们的心里,坚定、执着地走下去,每一个人都能做好课改。您所说的“道”很重要,我想我们触摸到“道”的最好的方法就应该是“爱”,关爱孩子的现在,关心孩子的发展和未来。

  【陶继新】学生厌学以至辍学,不少是因为对学习没有兴趣,这是课堂死气沉沉造成的。有的老师也不是不爱学生,可是,某些认识上的错位,造成了爱者有爱,而受爱者却体会不到爱,甚至认为是痛苦的。不是吗?您所说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从油锅里捞孩子”是很有道理的。如果说一天听课难受还可以忍受,那么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则是难以忍受的。这样的话,学生不但学不好,心理也会扭曲,以至出现杀人等严重问题。究其原因,课堂教学不阳光,不活跃,是难辞其咎的。因为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上,长期的沉默与压抑,会让人精神垮掉,以至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所以,老师如果真爱学生,就要研究学生上课时的感受,就要让他们快乐起来,就要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哪个老师愿意天天听没有意思的讲话呢?休说一听好多年,就是听上一两天,也会大加抱怨。我们的学生没有抱怨,即使心有怨气,也不敢表现出来,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孩子啊!所以,教师要站在学生立场上想事做事,自己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强加于孩子。教师有了推己及人之心,有了关爱孩子之举,再研究教育教学的艺术,不但教的时候会游刃有余,学生主动学的时候更是热火朝天。诚如是,就会自己快乐,学生也快乐,自己有收获,学生更有收获。在这种快乐场中学习的孩子,学习的效率还能不高吗?还能不健康幸福地成长吗?

  课改,分数不是唯一

  【刘凤军】在我们这个学校里,学生都是重点中学招生后剩下的。这些学生在家长、老师那里早就被判定为“废材”了,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这里就是为了让老师们看管着,免得到社会上惹是生非。有些孩子不夸张地说从上幼儿园那天起就没有被老师欣赏过,没有发现过自己的价值。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孩子,想想这些孩子真的可怜,他们毕竟同样都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啊!为什么我们只因为学习成绩不优秀就不去欣赏他们呢?

  去年,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叫郑一楠的学生,这个学生文化课成绩几乎是全年级倒数第一。但是,我们几位科任教师都很喜欢他,因为这个学生除了学习成绩差之外,其他方面都做得很不错。班里有脏活累活了他会抢着干,助人为乐的事他会抢着干,替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会抢着干,不论对老师还是对同学都很懂礼貌,整天一副笑嘻嘻的面孔,让谁都觉得可爱。假如我们站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郑一楠这个学生学习成绩这样差,而且差到了全年级倒数第一的位置,简直就是不可救药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为老师,我们评价学生切不可唯分数至上,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精美的风景。发现学生的优点,就是对学生最大的理解和尊重。

  【陶继新】这些学生之所以被家长、老师判定为“废材”,是因为他们用分数这个单一的尺子来衡量孩子。其实,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这个孩子与那个孩子不一样,是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如果只以分数来判定孩子优秀与否的话,您所说的郑一楠同学就成了全校的“差生”了。其实,他的品行之好,恰恰是一般同学所不具备的;如果用思想品德这一个尺子来衡量他的话,他又成了全校最好的学生。其实,我们的古人在评定一个人的优劣的时候,多是将人品放在第一位的。在《尚书·秦誓》一章中就阐述了秦穆公的人才观,在他看来,人之所以成为“人才”,最最重要的不是“技”而是“心”。怎样的一颗心?平易宽广,有容人之量。唯有这样的人才是国家的栋梁。如果从这一个视角再来看看郑一楠,他不就是一个未来国家的栋梁之才吗?现在,人们也说德育第一,可是,现实中,往往是智育第一,甚至智育成了唯一。如果秦穆公在世,不知他当做何评论?你们学校将郑一楠同学作为人才,而且人人喜欢他,让他感受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也许考不上名牌大学,可是,他却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让一个又一个的“废材”变成了人才,其功德之大,令人赞叹不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