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人民 前进有动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公平”,是对当前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有力回应,顺民意、得民心。 CFP供图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政治优势和本质特征

  ■群众观点树得牢、群众路线坚持得好,群众工作就做得好、党群关系就好

  ■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是党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赵德武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强调最多的也是“人民”,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强烈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

  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政治优势和本质特征,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政党是建立在一定阶级和阶层基础上的政治组织。一个政党,如果脱离了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和阶层,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根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历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反复强调,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习近平同志在《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亲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朝气蓬勃地带领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共同奋斗。”我们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起来,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指导下,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逐步确立了群众路线这一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向人民群众学习等观点,把党的群众观点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就形成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把党群关系看作是血肉关系、鱼水关系,并在党的各项工作中坚决贯彻,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和平建设时期,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我们党时刻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时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经受住了各种风险和考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和实践证明,群众观点树得牢、群众路线坚持得好,群众工作就做得好,党群关系就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时时刻刻注重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上下功夫

  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在作风建设上下功夫。党风正则民心齐,民心齐才能事业兴。没有任何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在世情国情党情均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我们党要确保从胜利走向胜利,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切实转变作风、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搭建了平台。中央最近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八项规定承诺庄严、细致具体,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了群众信任和拥护。

  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在能力建设上下功夫。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能力不足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当前,世界形势发展迅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党员干部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必须加强学习,否则就可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我们要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自觉地把自己当成群众的一员。同时,还要尽可能拓宽知识面,学习提升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在实践、实干中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依靠实干,才能有所作为,交出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核心任务,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党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也在不断赋予新的标准、新的内涵。面对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坚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把每一所大学办成人民满意的大学。

  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必须大力维护“教育公平”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的重要通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从高等教育领域来看,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就是要努力办出质量,形成结构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让每种类型、每所学校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所有的学生开辟不同的成长成才之路。

  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必须重点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代新人,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大的“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教育为人民服务,就是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是要培育一代代信念坚定、艰苦奋斗、有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的人才。

  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必须坚定“内涵式发展”这一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求我们必须在稳定规模、优化结构上下功夫,在发挥优势、彰显特色上下功夫,在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上下功夫,健全以内涵式发展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做到政策措施上激励内涵发展、工作评价上突出内涵发展、资源配置上优先保证内涵发展,把“质量优先、内涵发展”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信念和一致行动。

  教育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密切相关的事业,是人民群众实现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重要基础。只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才能不断增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只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真正实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要求。

  (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