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买,如何买,买多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周平

  市场中种类繁多的玩具让家长难以选择,也带来许多新问题和各种困惑,如家长如何看待玩具的价值和功能、如何给孩子选购玩具、孩子拥有多少玩具合适、怎么看待儿童玩电子玩具。家长对儿童玩具和游戏的认知和态度,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更重要的是折射出家长的教育观,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发展和成长。因此我们针对儿童家长的玩具观做了一个专项调研,选取了杭州市3个幼儿园中的小、中、大班各100名幼儿及他们的家长进行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与传统的观念相比,大多数家长已经认同玩具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代家庭都比较民主和开放,比较尊重孩子对玩具的感受和喜好。当前65.2%的城市儿童家庭玩具的拥有量在20—50个之间,家长愿意花钱给孩子买玩具,玩具类型随着儿童的成长呈现多样化。

  但是,调查中还发现家长存在片面认识玩具的价值、不知如何给孩子选购适合的玩具、对电子玩具有迷茫情绪等情况。其实,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笔者认为,家长、教师和研究者都要怀着学习的心态,面对这个新的教育问题带来的挑战。

  片面注重玩具认知价值,玩具变成家长陪伴的替代品

  为什么给孩子买玩具?

  我们把玩具的价值归类为五个方面,分别为身体发展价值、认知价值、情绪发展价值、个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等。调查发现,家长很重视玩具开发智力的玩具认知价值,40%以上的家长最看重的是玩具的益智功能,对玩具认知价值期望较高,而对玩具的其他价值认知不足。

  从统计的情况看,儿童家长对玩具价值的认知关注度从强到弱的顺序是认知价值→个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身体发展价值→情绪发展价值。家长将购买玩具的动机首要的归因于玩具在智力开发上的价值。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传统智力理论的概念框架,认为智力是多元而非单一的。许多家长还没有看到,玩具开发儿童智力的同时,在孩子身体协调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发展等各方面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玩的教育即“快乐教育”,而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孩子的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专家认为快乐的方法和气氛比其他方法更有效。

  “玩物丧志”是存留在很多家长心中非常牢固和长久的陈旧观念,家长普遍认为,玩会影响学习,浪费时间,使孩子误入歧途。幼儿园家长对孩子玩玩具的态度相对小学较为宽容,但调查中只有8.7%的家长主动陪孩子一起玩。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和培训班,孩子能够自由玩的时间比较有限。

  其实,玩与学是辩证的统一,尊重孩子玩的权利,不要强迫孩子学这学那,而是通过玩具、游戏和故事启发孩子的学习自觉性,让孩子自主地学习、去想象。重视孩子的天性,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玩耍和游戏的时间,让孩子在玩耍中认知社会,认知学习的重要性,学会与人交往。

  调查中还发现,很多家长把玩具当作父母爱心的体现和父母陪伴的替代品,他们认为“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大人都有事,没人陪他玩。孩子需要陪伴,玩具可以给他一些寄托”。在幼儿园时期,生日或重要节日给孩子买玩具的比例,达到29.9%,并且这种消费在重大节日、孩子的生日时经常以礼物的形式出现。

  如果将玩具交到孩子的手里就是这一行为的终结,孩子怎么玩、爱不爱玩、孩子有些什么样的变化等,都发生于成人的视野之外,那么这种所谓的“爱”和“陪伴”反而会让孩子体会到更多的孤独感。

  其实,孩子不是因为无人陪伴,才需要玩;孩子的成长中需要玩具,更需要好的玩伴,一同探索、发现和分享。

  家长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不善引导、迷信专家意见的误区

  怎样给孩子挑选合适的玩具?

  在生活中,家长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对于某种玩具,刚买时孩子爱不释手,可是没多久就不想玩了,家长不知道该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玩具,也不知道怎样使这个玩具始终有新鲜的玩法来吸引孩子。调查中,很多家长在选择玩具时有些误区:有的家长以自己对玩具的经验和认知给孩子购买玩具;有的家长对孩子买玩具没有引导,孩子想要什么就给孩子买什么;有的家长虽然重视玩具对孩子发展的价值,但过于迷信和依赖专家的意见。

  事实上,买玩具首先要重视孩子的意见和趣味,但同时可以采用“试玩”、“换玩”、“借玩”的方式加以引导。孩子对于一个全新的玩具,很难在短时间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所以买玩具时尽量不要看看就着急买。

  家长可以让孩子试玩几次,或者和有新玩具的小朋友交换玩具玩玩看,或者去玩具吧借玩,如果在试玩、换玩、借玩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不太喜欢或能力不够,暂时无法自如地操控玩具,就没有必要购买。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小孩很喜欢,想多次尝试,有比较强的玩的意愿时就可以考虑购买。

  其次,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因为其思维的特征不同,对玩具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谓最好的玩具,是指那些能吸引孩子不断地、反复地去玩,而且每次都能得到新的乐趣的玩具。这些玩具有可能很昂贵,也有可能是孩子在某个地方顺手捡来的废旧物品,但只要孩子喜欢,能对这件或这类玩具产生兴趣,能反复地摆弄、玩耍,从中发现很多东西,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调查的孩子中最少的只有几个玩具,最多的有一百多个

  给孩子买多少玩具合适?

  调查显示,幼儿园的孩子拥有玩具的数量在50个以上的占23.4%,31-50个的占18.4%,21-30个占23.4%,11-20个的占26.2%,10个以下只占8.5%。同样是孩子,拥有玩具的数量差别比较大,那么到底给孩子买多少玩具合适呢?

  有的家长感到最担心的是孩子总要买新玩具,家里玩具都堆不下了,还需要不断地买新玩具吗?玩具是儿童的伴侣,对玩具游戏的兴趣是右脑能力的表现,对新玩具、新游戏感兴趣,就是寻找新的刺激。那玩具是不是越多越好呢?怎么衡量孩子的玩具数量是合适的呢?有些专业人士说,儿童不必要太多的玩具。但到底是多少为多,多少又是少呢?

  笔者认为这不是单纯用数量可以衡量的。有些孩子,一个简单的玩具就能吸引他玩很长时间,例如一个悠悠球,有的孩子就会非常喜欢,可以长时间摸索和练习,从中获得很大的成就感。

  所以说看儿童的玩具数量是不是合适,关键是看这些玩具买回来后孩子玩不玩、喜不喜欢玩。调查中也发现不少儿童对玩具的最大癖好是拥有,而不是玩耍,别的孩子有,他也要有,这样的玩具其实是一种浪费。

  另外,调查中发现,经常和孩子一起玩玩具的家长不超过9%,有些玩具买回了之后,因为没有伙伴一起玩,所以孩子兴致不高,这也直接导致了孩子对新玩具很快失去兴趣。“玩具交给孩子就算完事”的想法不能引起孩子的探索热情,也难以促成孩子的积极思考。年幼的孩子需要大人的适宜引导,才能不断发现玩具的乐趣,所以如果家长能够陪伴孩子一起玩玩具,不仅孩子的积极性会提高,而且玩具的玩法也会变得更丰富。

  家长有的赞同,有的反对,有的担忧

  如何看待电子玩具?

  游戏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已成为一般家庭的普通用品,小孩自然很容易接触到这些带有玩具游戏功能的产品。调查发现电子产品在儿童玩具中所占比重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升高,最喜欢电子游戏的儿童由幼儿园的9%上升到小学阶段一年级的21.6%,再到六年级的25.5%。小孩能不能玩电子产品,也成为大多数家长关心的问题,个人认为电子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已经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而什么时间开始玩、玩什么游戏、玩多久、玩到什么程度等,才是我们值得关注的话题。

  首先,父母坚决不能把电子产品当做“电子保姆”。许多年轻父母因养育孩子缺乏经验和耐心,当孩子不太听话的时候,自己不是用心去关注、理解孩子,照料、安抚孩子,而是让电子游戏“填充”孩子的空闲时光,电子产品成了名副其实的“电子保姆”。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与电子产品之间建立了依赖关系,而与父母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了。当亲子关系出问题的时候,孩子的健康成长免不了会出问题。

  其次,父母要主动示范和引导。主动为孩子提供条件,而不是设置障碍,积极引导而不是阻挠,通过密切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降低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增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同时,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让孩子从小就明白玩什么、玩多长时间。比如父母若规定让孩子每次玩30分钟,那么从接触电子产品第一刻开始,父母就应督促孩子遵守约定。对于年幼的孩子,玩什么内容,父母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只要孩子能从小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就有可以防止孩子对虚拟世界的过度沉迷。对年幼的孩子,最好只让玩单机游戏,这样更利与培养儿童的专注度。

  只要父母应该把握好度,让孩子养成“玩得健康”的习惯,电子产品就不会成为洪水猛兽。

  人生的最初几年,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孩子们探索世界的欲望非常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非常快,且形成的社会认知对孩子未来将会产生深刻、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父母应为孩子提供各种条件,让孩子广泛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充分满足孩子对现实世界的好奇心,并学会与人相处的基本技能,而不是让孩子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人机交流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