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艺术教育的“金”色名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蔡继乐 

  自创立至今,北京学生金帆艺术团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

  25年,金帆团从最初的11个分团、600余名团员,发展到目前拥有94个分团、近万名团员的规模。

  25年,金帆团的艺术门类从最初的声乐、器乐,扩展到舞蹈、戏剧、行进管乐、曲艺、杂技等多个门类。

  25年,金帆团的承办学校从最初的几个区县起步,发展到目前涉及北京7个区县的80所中小学校。

  25年,北京学生金帆艺术团这项涉及全市基础教育的教改实验为何能不断突围取得成功,成为首都艺术教育的一张“金”色名片?

  推进素质教育,扬起“金”色旗帜

  “金帆团就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从而促进了首都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和提升。金帆团是沟通学生与艺术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郑萼一语点出北京市发展金帆团的内因。

  其实,金帆的成立,源于当时北京市教育局想要选拔一个学生艺术团参加国际演出艺术交流活动,令人尴尬的是,偌大的北京竟然找不出一个像样的学生乐团。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时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的陶西平。他发现,当时学校的艺术教育社团基本是空白,一些学校忽视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学科列为副科,甚至随意侵占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时间。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陶西平说:“这件事让我们认识到发展学校艺术教育的必要性,通过校内艺术教育与校外艺术教育相结合,更好地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从根本上推进全市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

  因此,在陶西平的倡导下,以海淀区的几个学校乐队及合唱团为基础,组建了第一个北京市中学生艺术团。当有人请他为艺术团起个名字时,他稍加思索说:“就叫金帆团吧!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才的彼岸。”

  如陶西平所愿,金帆团从建立之初就把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作为前提,落脚点就放在育人上。在发展的过程中,金帆团又逐渐形成了爱国、创新以及集体主义等育人要素。

  25年来,北京学生金帆艺术团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用所学的艺术专长回报社会,用艺术的形式传播着先进文化、民族精神。金帆团也一天天发展壮大,成为首都学校艺术教育的标志,带动了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对艺术产生了兴趣,极大地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金帆团的带动作用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很多学校的艺术社团都是在金帆团的带动和影响下建立的。”郑萼说。仅以海淀区为例,2008年,全区中小学就有534个各个类型的艺术社团。现在全市中小学约有近2000余个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学生艺术社团。

  为了牢牢把握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北京市教委要求,学校承办学生金帆艺术团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快乐成长,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个吹双簧管的女生,因为刻苦训练,演奏水平很高,读大学时完全可以深造音乐专业,但是她却选择了会计学专业。由于有一技之长,毕业后很多单位抢着要她。

  谈及金帆团对素质教育的引领作用,陶西平十分欣慰。他说:“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应当加强社会主流文化价值取向的引导。就这一点来看,金帆团的发展达到了这个目标。”

  汇聚多方力量,擦亮“金”色品牌

  历经25年的发展,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已成为首都乃至全国艺术教育的“金”色品牌。而在这个闪光品牌的背后,是政府、学校的重视,以及一大批老艺术家、专业教师和家长的支持。

  特别是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加盟,为金帆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谈到艺术家们对金帆团的支持,郑萼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她说:“艺术家们心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热情忘我地投入到艺术团的组织建设和发展工作中,体现了他们对学生的关心、呵护与挚爱。”

  在中国指挥界,黄飞立是个响亮的名字。如今95岁高龄的他,仍在为音乐教育事业奋斗着。25年前,当时已年近70岁的他欣然接受邀请,担任首批学生金帆团的艺术指导,不计报酬地为孩子们开启音乐之门。

  正是在像黄飞立这样的老艺术家们的带动下,先后有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芭蕾舞团、解放军军乐团在内的许多国内知名的艺术院校和艺术团体加入到金帆人才培养中。(下转第二版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