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意识改变行为 以行为造就习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营养改善并非取代午餐

  2011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1年秋季开始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试点范围包括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生。

  2012年12月,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首先对计划实施的初衷和目的予以了正本清源,明确表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并非“免费午餐”、“营养午餐”,这3元是作为“营养膳食补助”,是加法,目的是在现有“一补”标准基础上新增加的一项资金,旨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其次,原来已享受“一补”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每天将得到生活膳食补助7元至8元,在大部分农村地区,这一标准可以基本解决吃饭问题并保证有一定营养。同时,因各地情况不同,提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搭配、保证营养。试点先行、逐步完善,将成功经验推广至更大范围。

  帮助连片特困地区在2020年和全国其他地区一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已经成为未来10年我国扶贫开发战略及路径的必然选择。扶贫主战场中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为了有效提升我国贫困区域内的人力资源水平,本质目标是通过大量的物质和资金投入,改变人们落后的观念意识,通过营养干预提升儿童身体素质,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积累。

  20厘米的意识落差

  “近一半的学生不能保证每天三顿饭,一个月中,1/3的学生吃不到肉,2/3的学生吃不到鸡蛋,4/5的学生喝不到牛奶。”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的胡小琪,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曾多次到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区作“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研。

  胡小琪讲述了在那里的经历。2012年早春,她作为一名志愿者参加了在广西马山县“走基层——马山公益行”活动,深入广西山区贫困学校,实地考察“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农村学校和孩子们的影响。胡小琪与其他十几个志愿者一起前往距离马山县城几十公里以外的一所山村小学,去为那里的孩子们准备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在学校里,胡小琪无意中看见一个小男孩正慢吞吞地吃着,米粉、肉和白菜都吃了,但却独独把鸡蛋给挑到了碗边,视而不见。于是胡小琪就问他为什么不吃鸡蛋,他的回答是不喜欢。最终,鸡蛋还是被小男孩给倒掉了。胡小琪仔细地端详着这个孩子,感觉他不过八九岁的样子,便又询问起小男孩读几年级,没想到他的回答让胡小琪大吃一惊:“12岁,上六年级了。”“他也就一米三左右,即使是与我国农村儿童身高的平均值相比,也低了近20厘米。”胡小琪感慨道。

  在我国其他贫困地区,还有许许多多和这个男孩一样的农村学生,由于上学路途遥远,同时也因为经济落后等原因,从小养成了不吃早餐的习惯,更鲜有摄取牛奶、鸡蛋等营养丰富、裨益健康发育的食品。眼下国家出资160亿元,就是为了改善他们的营养状况。但如果孩子们都因为营养知识的匮乏,因为自幼养成的“习惯”而“偏食挑食”,既难达到政府要改善农村学生营养、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的目的,同时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目前,这些重点扶贫地区人群的身体素质令人对当地未来的发展担忧,特别是许多农村学生生长迟缓率近12%;低体重率达9%;身高和体重均明显低于同年龄段儿童正常值,更直接影响到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因此如何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效改善当地儿童营养结构、提升营养水平成为重中之重。

  对农村孩子、家长以及老师进行营养知识普及已迫在眉睫,这块最短的木板决定了国家160亿元的“木桶”最终能否取得成效,意义深远!

  规范化意识必须加强

  在落实营养改善计划过程中,偏远地区绝大数的学校都没有专职负责人员,更谈不上营养师了,地方政府、学校和家长对科学、合理膳食结构等营养知识缺乏了解,导致五花八门的“营养餐”并不足够营养。

  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反映,目前食堂工勤人员缺乏,聘请人员又没有财力保证,在当前的“过渡阶段”,只有动员所有教师参与,占据了教师一定的精力,教师压力进一步加大,长此以往势必影响教学质量。贵州省麻江县碧波小学副校长邓熙斌说,现在,有的教师既负责食堂管理又负责教学,不知道该怎么计算工作量,有教师问起时,只能以“先干着再说吧”来回应。

  由于营养改善计划刚开始大面积实施,无论政府、学校都缺乏足够的准备和经验,在政府采购、企业招标、物流配送、仓储保管、班级发放、教育普及等方面缺乏实施细则和管理规范,更缺乏有效监督。

  校园食品安全始终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方面,从2000年正式启动的“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已经覆盖全国280多个城镇,每天为超过840万儿童提供成长所需的优质蛋白和钙质,赢得了众多师生、家长的好评。“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在产业链管理、流程控制、食品可追溯、入校配送、健康知识教育等方面均形成了有效、完备的管理规章与操作规程。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与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相结合,将有利于促进既有成功管理体系与经验向营养餐项目传递,有利于促进农村营养餐管理人员操作水平的提升,使学生营养改善项目形成后发优势,使之落实得更为有序、可靠,加快形成一套成熟的校园食品管理规范及实施细则。

  共同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意识改变行为,以行为造就习惯,通过重塑一代人的习惯改变几代人的命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石 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