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瞻前顾后”的校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曹化清

  读了《校长给学校留点什么》(2013年1月15日《中国教育报》),浮想联翩,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华涛校长是一位有“准备”的校长,上任之初就思考着为学校留点什么;接过前任的接力棒时,对前任校长的办学理念心怀敬畏;在校长任上,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小心翼翼地呵护业已扎根的办学理念,使其薪火相传、发扬光大。离任后给学校留点什么呢?“留一种精神,留一套制度,留一批名师。”

  这是一位理想校长勾画的蓝图。八年来,华涛校长正用《学校管理手册》践行着这一幅蓝图。他不仅在“给学校留点什么”,同时也在给其他学校昭示着什么。

  就笔者目力所及,也发现这样一所在推进新课改当中令人刮目相看的学校及其背后三位能够“给学校留点什么”的校长。第一位校长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上任,为人谦和,没有一点当领导的架子,“不像个校长”,和老师们说着笑话,混在学生群中打篮球、拔河、做游戏,一身土一身泥;业务也不是太精,没留下论文、课题或优质课的录像,也没听说他得过什么大奖;还喜欢搞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如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画画之类的活动,寒假过年他又混到农民的秧歌队里去了。他退休了,老师们非常怀念他。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他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大家在这里工作放心、安心、舒心。第二位、第三位校长独具慧眼,发现了这所学校与周围学校的不同之处——民主和谐的文化氛围相当浓厚。他们不约而同地意识到这是学校巨大的财富,细心地培植,小心地呵护。新课改来了,这所学校的老师不恐惧、不猜忌,你帮我、我帮你,赛课前大家坐在一起制定方案,课后共同探讨改进措施,该说缺点就说缺点,该提意见就提意见,教师的专业能力迅速成长起来了。周边学校、县市搞教研活动,他们学校随便找一个普通教师,在别的学校看来都是难得的专家。有人想打探其中的秘密,现任校长不无自豪地说:“我们是站在前任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纵向看,此任校长只是学校历任校长中的一个接力手,如果缺乏对教育的敬畏,缺乏对校长角色的敬畏,缺乏对前任的敬畏,缺乏对教师和学生的敬畏,就很容易胡干蛮干,很容易走向教育的反面。横向看,校长确实是同行中的佼佼者,够得上出类拔萃,但即使这样,也不能缺乏敬畏,因为你领导的教师首先是一群人,其次是一群知识人,再其次是从事育人事业的人,而育人的事业既是个体心智活动的统一,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即使我们制定了非常精细的量化考核方案,但如果得不到他们内心的认同和支持,终究会停留在表面而不能深入地推行。

  毁树容易种树难。破坏一项制度或规定,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但要真正建立一套能够有效运行的制度,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做校长,真得有点敬畏之心,从长计议,不仅要干好任上的事,还得考虑卸任后留下了什么。事实上,一个“瞻前顾后”的校长,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校长。如果境界再高一点——“留一种精神,留一套制度,留一批名师”,那肯定是优秀校长或杰出校长了。

  (作者单位:甘肃省渭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