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雷锋与时代同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世纪 学校在开展学雷锋主题班会。 70年代 少先队员为孤寡老人做被子。 80年代 少先队员利用课余时间义务劳动。 90年代 学生们休息日到村中义务打扫卫生。

  回望雷锋

  雷锋(1940—1962)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助人无数。雷锋同志因公殉职后,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每年的3月5日被定为学雷锋纪念日,雷锋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我们如何学雷锋

  ■本报记者 王强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亲笔题词发表,全国上下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50年来,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奋发向上。

  然而,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精神,走进新时代,一定会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时至今日,学雷锋活动已经走过整整50年,我们不禁想问:今天,我们还要不要学雷锋?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学雷锋?

  雷锋精神从未离开

  每年的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各地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争做雷锋传人。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与上个世纪60年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雷锋精神也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学雷锋做好事不求回报”,不符合市场规律;甚至出现了“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说法。

  那么,在道德多元的当下,我们还需不需要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

  有媒体在杭州市10所中小学开展调查显示,超过九成学生表示,雷锋精神不过时。天津市对10所高校500名学生学习雷锋精神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2%的被调查者认为,尽管时代不同了,但是依然要学习雷锋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水泉认为,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新形势,社会的道德状况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提倡学习雷锋,就是鲜明地树立我们社会的道德标杆、道德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学雷锋是一项常态化工作

  雷锋精神是博大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但不管怎么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雷锋的人多了,做好事的人多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国民个人品德建设的水平提升了,这个社会的道德境界自然就提高了。

  获得“雷锋奖”、被网民赞为“最美女教师”的黑龙江教师张丽莉,为救自己的学生,在车祸来临前的一瞬间,一把推开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双腿高位截肢;57岁的河北农民高淑珍,14年来用自己的爱心帮助近百名残疾儿童走上求学的道路……雷锋精神正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亲和剂”。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认为,学雷锋要常态化。首先,雷锋是个平常人,不是精神圣人。其次,学雷锋要有正确的心态,而不能摆形式。再其次,做寻常的小事。最后,就是经常做。

  2012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建立长效机制,将学雷锋活动当作一项常态的工作来抓,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50年,雷锋在校园里扎根

  学校是学雷锋活动的重要阵地,而青少年学生是学雷锋活动的重要主体。新形势下,在校园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对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提出,教育系统要紧密结合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以青少年学生为重点,以社会志愿服务为载体,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努力成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实际上,在践行雷锋精神过程中,校园里已涌现出不少雷锋式的人物和故事。

  “只要在这里一天,我就想多教给孩子们一点知识。”双腿残疾的四川省巴东县教师谭定才用质朴的话语和28年独自坚守山村小学的行动,诠释着雷锋的“螺丝钉精神”。

  北京大学的“爱心社”、清华大学的“紫荆服务总队”、北京师范大学的“白鸽志愿者总队”、东北林业大学的“绿色使者志愿者协会”,一批志愿服务团体活跃在高校及社区……据2011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滚动调查数据显示,84.1%的大学生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

  这一切不是偶然,在雷锋精神的激励下,50年来,雷锋一直在校园里扎根,学雷锋的榜样就在我们身边。

  天津市静海县中旺镇姚庄子小学:一所村小50年的学雷锋接力

  ■本报记者 纪秀君 通讯员 宋顺田

  “我们学校旁边有条河,去年12月,有个一年级男孩掉进了冰窟窿,危急时刻,被一个三年级男孩拽上来了。我说这个事儿,是想说孩子的善举,跟学校多年来学雷锋的氛围是分不开的。”3月4日,天津市静海县教育系统举行了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暨中旺镇姚庄子小学学雷锋活动50周年纪念大会,姚庄子小学校长张宝剑用这个例子向记者表示,学雷锋非常必要和重要。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从此,姚庄子小学踏上了学雷锋的历程,迄今已整整走过了50年。40多年前在那里上学的静海县工业经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刘振东向记者描述了当时学雷锋的情景:“《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我们唱得滚瓜烂熟。在学校,我们比谁做的好事多,比谁写的日记多。学校外,我们比谁拾粪、打草贡献大。至于帮邻居干农活,帮助孤寡老人,是常有的事儿。”

  有一个情景让刘振东记忆犹新:“那时,村里条件比较艰苦,条件好的人家,‘夏天喝雨水,冬天喝冰水’,为了使五保户王玉田老人喝上甜水,农历腊月,我和同学一起去后坑砸冰块,冰块放在筐里,一个人背不动,两个人抬。寒冬腊月,小手似乎冻僵了,脸刀割般疼,在冰上一走一滑,几步一个跟头。忙活一上午才把水缸填满,看到老人能喝上甜水,我们心里无比高兴。”

  姚庄子小学栉风沐雨、沧桑巨变的50年,也是永学雷锋、续写感动的50年。50年里,学校始终恪守“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办学理念,健全了学雷锋活动的机制,把学雷锋活动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师生和班级考核,做到日有检查、周有反馈、月有评比、年有总结。学校坚持“内化养成”,抓住了学雷锋活动的根本。学生进校第一件事是向雷锋塑像行队礼;新生入学第一课是参观雷锋展室;学生学唱的第一首歌是《学习雷锋好榜样》;学生讲的第一个故事是雷锋故事;学生写的第一篇作文是《续写雷锋日记》。

  50年来,学校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深化学雷锋内涵,创新学雷锋形式。上世纪70年代,倡导“学工、学农兼学别样”;上世纪80年代,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上世纪90年代,开展“学赖宁、挂奖章、争做好少年”活动。进入新世纪,学校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全面深化学雷锋活动,正秉持“践行立德树人,构建和谐校园”的治校方略,努力把姚庄子小学打造成学雷锋特色名校。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50载

  ■本报记者 宗河

  在全国,没有一所高校像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一样和雷锋有缘:坐落在雷锋精神发祥地的抚顺,毗邻雷锋当年战斗和生活的军营。在这所大学的讲台,留下雷锋作报告的身影。雷锋生前就是师生心中的偶像。

  50年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接过雷锋精神的旗帜从未放下过,创新学雷锋活动的实践从未间断过,坚定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信念从未动摇过,雷锋精神已深深融入师生的灵魂和血脉。该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平告诉记者,50年来,学校数易其名,但以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理念一直没有变。

  上世纪60年代,该校就把雷锋日记和事迹列入语文课、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近年来又创建了全国高校首家“雷锋精神在线”网站,编写了《雷锋精神教程》,并将“雷锋精神概论”定为必修课。

  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参观校史馆、参观雷锋纪念馆、参观雷锋生前所在团,已成为“必修科目”;新生军训、军民共建,必请雷锋生前所在团的战士;学雷锋先进集体、“十大学雷锋标兵”等评比,一年一度,雷打不动。

  “一颗钉”的爱岗敬业精神、“一滴水”的团结协作精神、“一团火”的无私奉献精神、“一块砖”的普通劳动者精神、“一片叶”的感恩反哺精神,雷锋的“五个一”精神已成为培育师生成长成才的强大精神动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