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最需要针对农民的职业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张以瑾 柴葳 文/摄

  “作为来自农村基层的代表,我们非常关注农村学校建设和农村人才培养等问题,这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3月7日下午,广东代表团驻地,3位80后大学生村官赵雪芳(左)、王玲娜(中)和冼润霞(右)高兴地阅读中国教育报有关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报道。

  她们三人都是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其中年龄最大的是29岁的冼润霞,毕业于广东教育学院,已在农村任职3年,现任广州增城市石滩镇沙头村党支部副书记;26岁的赵雪芳,毕业于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现任广东省乳源县东坪镇汤盆村村主任助理;年龄最小的是25岁的王玲娜,毕业于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现任广东揭西县凤江镇凤北村村主任助理。

  在广东代表团驻地,这3个充满活力的姑娘经常走在一起,引来众多代表和记者的关注,而她们也充分利用这难得的机会交流村官任职经验和思路。“村里的同事原来都不会用电脑、传真机,我教了他们之后,他们现在都会用了。”冼润霞说,村里最需要的是针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农民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农村产业才能发展得起来。赵雪芳建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文化氛围,“现在农村风气不大好,不少村民赌博,我希望他们的文化生活不要太贫乏了”。王玲娜也准备提交“三农”和民生方面的建议。

  据了解,2987名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有8名是大学生村官,其中广东3名、江苏2名、江西1名、甘肃1名、新疆1名。

  “两会现场”系列报道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