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发展 职教真给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关键词:职教贡献率

  “十一五”期间,全国共有2800多万名中职毕业生进入各行各业。中职毕业生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生力军、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力军,也在推动城市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成为主力。

  ■成就

职教“走转改”紧跟产业发展步伐

  ■实习生 刘博智

  根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日前发布的《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国共有2800多万名中职毕业生进入各行各业。中职毕业生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生力军,也在推动城市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成为主力。

  报告显示,作为第二产业中的“大头”,2006年到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值4年内增加了54.6%,而支撑着“中国制造”持续发展的,是这4年中600多万名中职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中职毕业生在数量比例上是第二产业主要的人力资源。同时,超过50%的中职毕业生进入第三产业,为助推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转变提供了重要力量。

  如何跨越三大产业劳动力文化水平低下与产业结构升级对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之间的巨大鸿沟,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职业教育要增强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专业对接产业,必须紧紧跟上产业发展步伐,这就需要职业教育“走转改”: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着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需求而“改”。

  如今,与产业、企业抱团发展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近日举行的教育部新春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说:“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职教集团约700个,覆盖100多个行业部门、近2万家企业、700多个科研机构和50%以上的中职校、90%以上的高职校。”

  面向农村、面向农户、面向科技,让职业教育的人才和技能惠及“三农”是职业教育另一个重要的“服务域”。为了盘活职业教育的服务活力,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将中职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随着学生就学成本明显降低,越来越多的职校生成为现代农业的生力军,为第一产业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报告还显示,2007年到2011年,中职毕业生总人数超过3000万,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半数以上毕业生起薪高于1500元。

  第一产业:现代农业发展生力军

  2007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8910亿元,到2011年提高到47712亿元,而这5年来,从事第一产业的中职毕业生由29.9万人增加到41.5万人,增幅38.8%,总计约有169万名中职毕业生进入第一产业。

 河北创新农村职教办学模式:

 “送教下乡”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本报记者 潘光

  记者近日从河北省教育厅了解到,目前,该省已有30万名农民重进课堂,边学习边通过实训发展生产,农民学生已占该省中职在校学生总数的25%,职业教育为河北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提高教育综合效益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但农业生产并不发达。2009年以来,针对全省农业生产效益低,农业教育“办学没人学、学农不务农”的状况,河北启动了农村职教办学模式改革,大力开展“送教下乡”,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阜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九山半水半分田,21万人口中8万人贫困。在海沿村,青壮年大都离土离农进城打工,只留下妇女和老人在家种地养牛,但一个简单的牛乳炎,就使村里200头牛死了30多头。在县职教中心开展“送教下乡”后,村民们不仅提高了养牛能力,还成立了奶牛协会和公司,把以前的分散养殖变为集中养殖,统一标准,合作经营。公司经理李桂英告诉记者,公司现在已经有10多户参加,2011年盈利80多万元。打开思路的海沿村农民,现在正在兴建旅游观光农业。

  据介绍,河北省共有150多所职业学校参与了“送教下乡”活动,设立教学点1500余个,开设了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业机械化等56个专业方向,每年招生10万人。各“送教下乡”的职业学校把教学实践与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边学习边实训,发展生产,助农业增产,帮农民增收,深受农民欢迎,一度因找不到学生而面临关门的中职学校,也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第二产业:奠定“中国制造”的基石

  以第二产业中的“大头”——制造业为例,2006年至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由71212.9亿元增加至110118.5亿元,4年内增加了54.6%。而据统计,2007年至2011年共有600多万名中职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是第二产业主要的人力资源。

唐山职业教育——

与曹妃甸工业区“捆绑”成长

  ■实习生 刘博智 通讯员 胡军 张相奎

  在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调试车间,工人陈维鹏正在对即将出厂的动车组进行列车状态调试和故障排除。2009年,陈维鹏从河北省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专业毕业后,来到北车集团工作。现在,他每月工资近4000元,对今后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唐山工业职院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国家“十二五”重点工程——曹妃甸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曹妃甸工业区地处唐山市南部沿海、渤海湾中心地带,按照产业发展规划,曹妃甸将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国际性能源、原材料主要集疏大港,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

  “为了满足工业区企业的用人需求,学院设置什么专业,先请曹妃甸工业区列单子;专业开什么课程,先听企业的意见。”唐山工业职院院长田秀萍介绍说,为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学院定期邀请企业技师和相关专家来校授课,学院将实践课堂搬到了企业车间,实习学生像职工一样,进入车间上岗操作机器。

  在唐山,类似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紧密贴合区域产业结构、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情况并非个例。近年来,唐山市职业教育的发展紧紧围绕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都市圈和曹妃甸开发建设,积极与市场、企业对接。依托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和35家企业、科研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单位,组建了河北省煤炭职业教育集团;依托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36家大型企业,组建了曹妃甸工业职业教育集团。

  唐山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张相奎介绍说:“目前,唐山市共拥有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7所、国家级重点校17所,共开设136个专业;全市90%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实施了“订单培养”和联合办学,每年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近5万人。全市中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7%以上。”

    第三产业:支撑第三产业发展

  2007年至2011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由96328亿元增加至203260亿元,4年内增加了111%。而这5年间,超过50%的中职毕业生在第三产业就业,总人数高达1147.7万人,成为第三产业重要的人力资源来源。

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培训部主任郭肇明:

1770所职校见证物流产业“从小到大”

  近几年,每临近年底,各大快递企业就处于业务频频“爆仓”的窘境,即便企业拿出月薪8000元至10000元的招聘条件,短期内仍招聘不到足够的快递员。物流人才近几年突然“热”起来,成为国内最紧缺的专业人才之一,人才短缺也成为影响物流行业发展的瓶颈。

  我是从2005年开始从事物流职业教育工作的,亲历了物流职业教育的发展,见证了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也见证了我国物流产业正飞速发展。随着物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提出了全新要求。

  10年前,物流行业还处在婴儿期。当时,开设物流专业的职业院校只有108所,如今已经发展到了1770所,累计为物流行业培养人才200余万人。

  8年来,我感受最深的是物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快速发展、产教融合不断深化。全国很多地区都成立了物流职业教育集团,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走出了新路子。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将实训基地建在招商局物流北京分公司物流中心内,开展“融岗式”培训。公司总经理助理王荣经常跟我念叨:“过去学生实习,是教师讲,学生做;现在是企业专家和教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培养师资,共同为学生和员工授课。学生在生产岗位边学边做,教学过程和岗位工作融合,这样使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结合起来,培养的人能用、好用。”

  目前在物流行业,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岗位需要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态势:从47所开设物流相关专业的中职学校的数据来看,绝大多数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十二五”期间,中国物流行业每年需要新增就业人员约130万人,其中85%是一线操作技能岗位,这些岗位的大多数人才毕业于中职学校。(实习生 刘博智 采访整理)

   制图:王萌萌 张鹏 禹跃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