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前提是孩子幸福成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全国政协委员陈锡文

  ■本报记者 柯进 文/摄

  和往年全国两会一样,被人们称为“农民代言人”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始终是被媒体围追堵截的“明星”。

  即便如此,长期关注、研究中国“三农”问题的陈锡文,对于中国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还是饱含感情。他说:“我对教育没有什么研究,但在国家发展尤其是未来农村发展趋势上,有一些了解。未来中国农村的发展走势一定会影响教育的发展。”陈锡文郑重地对记者说:“未来几年,中国教育发展的压力会比现在更大,一定要提早认真研究新型城镇化条件下中国农村的发展趋势!”

  陈锡文说,在国家新“四化”的战略部署中,对于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短期内影响最大的恐怕是新型城镇化;对于中国教育发展起到长远影响的,或许是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这样的情势之下,教育怎么发展?尤其是农村教育如何发展、布局、规划,资金投向的安排等,都需要放在国家发展的大趋势下进行认真而细致的系统研究”。

  目前,全国农业户籍人口8.6亿,农村常住人口6.4亿,这意味着有2.2亿农民工进了城、但没落户。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未来10余年,每年还将有2000万农民工涌入城市。“我们城镇化搞了30年,没让进城农民工融入城市变为市民,是一笔很大的历史欠账。”

  “今后的新型城镇化,意味着将有更多农民流入城市,城市的压力当然会更大。”陈锡文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现在有1260万农村户籍孩子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其中80%进入父母工作地所在的公立学校。大量农村孩子涌入,导致城市教育资源异常紧张,无法满足需求。但如果按原有的城镇化思路发展,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陈锡文介绍说,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人数为1.5亿人,其中农村学生有1.25亿人,城镇学生有2500万人。(下转第二版)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