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校优势 培养阳光学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学科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目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多致力于研究学生心理问题,关注心理异常、心理障碍、心理偏差的矫正和疏导,其模式基本是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为主要模式(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能有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这一模式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教育对象中已存在或易发生的心理问题(如:厌学、自卑、人际交往障碍)的个体进行的,所以它涉及的主要是消极心理学的;另一方面,一般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相分离,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课和专职心理教师的任务,与其他学科教师无关,这不仅会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枯竭,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应有的功能。

  我们认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对学生消极心理的疏导、心理偏差的诊断与矫治,而且更应该注重如何去发掘、培养、发挥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人身上,而更应该面对全体学生,应该让全体学生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更多地受益,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过程中,使全体学生的心理素养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以这种想法为出发点,我们不仅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骨干力量作用,还致力于发挥好每一位教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辅导作用,以真正落实“人人都是心理辅导员”这一理念。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由书记负责的《在初中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积极尝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通过外聘专家、专职教师的讲座、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同时,通过展示课的开设、体会的交流,组织教师对课堂教学忌语、课堂教学文明用语的讨论编写,教学活动周的举办等活动,在校园内大造声势,来改变以往学校教育中所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倾向,积极引导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各学科充分利用学科特点,积极开展有关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活动,这种实践研究既包括如何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动来影响学生,也包括如何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各环节的设置,以及教学策略的选用、现代教学技术采用、教学设施、设备的充分利用等方方面面因素的改变,来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努力将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平时的学科教学、学生的教育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使课堂教学在落实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心理的转变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高,让我们的学生在激励中成长,让“人人都是心理辅导员”落到实处。

  为此,学校制订了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原则:

  一是有意培养原则:牢固树立在每一学科的教学中,都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科特点,针对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有意识地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二是有机渗透原则:找准渗透点,选择教学的某一知识点、训练点或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生成资源作为突破口,适当、适时、适量地进行渗透,做到学科知识与积极心理品质提高的双落实。

  二、以生为本,努力将培养助人自助的健康法则物化为学生的一种生存自觉

  作为学校,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培养学生这一核心主题而展开,我们主张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全面推进“两纲”教育的今天,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把消极的疏导与积极的预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真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近年来,我们通过校本培训,打造出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并通过校内优质师资优势的发挥,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和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的增长点。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对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助人自助,为了探索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转为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又有学生之间的辅导,从而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成立了学生心理社团——“星语社”。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中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生理、心理和情感正处在转折时期,环境变化和校园氛围的改变使他们心理上有着内隐的孤独和不适应。一方面要求心理的保护,另一方面又渴求沟通理解,学生心理社团——“星语社”的成立正是适应了学生的这一需要,并成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助人自助的物化载体。

  其实,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一大原因是缺乏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自己将自己困在死胡同中“钻牛角尖”,而心理社团则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平台供大家互相交流,在成员交流的时候不需要去考虑学业负担,而是更多地讨论成长的烦恼和心理的困扰,有时也满足了“一吐为快”的欲望,有些不良情绪也许就随着这样的发泄而淡化了。虽然,社团在专业领域上不能与心理咨询机构相比,但它的“同伴效应”却是专业机构所无法拥有的有利因素。对于处在心理叛逆期的学生来说,有时,家长、长辈的善意提醒与忠告,在他们听来,却像说教而不愿接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而心理社团则是站在同龄人的角度,这样的交流没有所谓的“代沟”与隔阂,往往更能深入人心,为他们所接受。

  此外,“星语社”成员也是一座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他们平时可以在班级里观察同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为老师提供第一手的信息,同时也可以担任小小心理辅导员的角色,把自己所学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和实际训练辐射给身边的同学,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扰,或者及时向心理老师反馈。这样心理社团便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拓宽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当年在评审示范学校时,我们的特色是:以教师的自培基地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多年来,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进展。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基础教育发展成就三十校,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区级层面各类条线获得的先进称号不胜枚举。学校原有的良好办学基础、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今后学校发展的最大优势。(卜玉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