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四轮驱动”保障教育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李见新 通讯员 刘栋军

  近日,从河南省济源市教育局传来好消息:济源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统筹城乡教育布局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见》、《关于印发济源市名师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等7个文件,全力加快教育发展。

  “这7个文件内容涵盖了均衡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等领域,如何提升2013年教育发展的保障水平,7个文件给出了最好的答案。”济源市教育局局长杜战儒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济源市统筹公共财政、镇级投入、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等多个领域的有效资本,以教育投入多元化提升教育保障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公共财政推发展

  济源市轵城实验中学是该市校安工程建设的一个项目,2012年投入近500万元,建设了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和学生餐厅。走进学校大门,红色的综合楼在太阳照射下,显得格外庄重大方。数百平方米的学生餐厅,整齐地摆放着不锈钢餐桌。新颖秀气的新宿舍楼和破旧不堪的老宿舍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变迁。

  “公共财政的大投入,极大地改善了教师办公和学生的食宿条件,调动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的积极性,激励广大学子勤奋好学,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轵城实验中学校长郑传军深有感触地说。

  据了解,2010年,济源市公共财政教育投入6.5亿元;2011年,济源市公共财政教育投入7.6亿元,增幅17%;2012年,济源市公共财政教育投入9.6亿元,增幅26.3%。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济源本科院校建设项目、中小学食堂等级量化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国家、省、市财政组成的公共财政投入体系,已成为济源教育发展的第一大驱动轮。

  镇级投入驱发展

  新的投入机制是济源市政府出台的一项新举措。济源市规定:各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对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建设投入,实行市镇两级财政分担机制。即在镇提供用地的前提下,一般预算收入在6000万元以上的,市镇两级财政按3∶7分担;一般预算收入在3000万元以上、不足6000万元的,市镇两级财政按4∶6分担;一般预算收入不足3000万元的,市镇两级财政按5∶5分担。

  承留镇实验小学是2012年在新的投入机制下建成投用的现代化小学,其中,镇级投入1500万元。在蓝天白云下,设计新颖的教学楼、综合楼,不时传出的琅琅读书声,彰显着加大教育投入的活力。

  招商引资促发展

  “从职业学校毕业后,我一直为就业发愁,没想到遇到富士康招工,我顺利通过招工考试和体检,成为富士康的一名员工,每月有好几千块钱的收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王磊说。据了解,富士康济源产业园采取建设与招工同步进行的做法,首期招工3.7万人,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工返乡就业的问题,而且使中职学生不出市就能顺利就业。

  富士康项目是济源市委、市政府大招商、招大商取得的显著成果,也是该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和招商引资的一个标志性项目。近年来,济源市教育局把招商引资作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驱动轮,仅2012年就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4亿元,达年度任务的120%,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融资助发展

  在济源市城乡采访,记者观察到,山区的下冶中心小学、邵原实验小学、王屋一中,平原的承留一中、思礼中心幼儿园,完全可与城区的学校相媲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的孩子们享受着教育的同一片蓝天,幸福地成长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之中。

  教育投入多元化是济源市教育发展的新鲜经验。在把公共财政投入、镇级投入和招商引资培育成教育发展驱动轮的同时,该市积极动员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支持教育发展,让社会资金成为教育发展的有力驱动轮之一。

  克井实验幼儿园是2012年吸引社会资金兴建的一所幼儿园,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幼儿园总投资800余万元,整个投资村委占70%、个人融资占30%。”克井镇中心校校长卫有胜告诉记者。孟国平双语学校等社会资金参与兴建的学校、幼儿园,激活了教育发展,成为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济源市有20余所中小学接受社会各界捐赠助学,社会融资近5000万元。

  杜战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济源市把公共财政、镇级投入、招商引资、社会资金,构建为教育动车的4个强有力的驱动轮,同时发力,有效给力,有机运力,统筹和推进了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走出了一条‘四轮驱动’教育发展之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