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近”催开师德建设之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赵传伟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是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山东省宁阳县第九中学,从学校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以教师“三近”活动为载体的师德建设之路,让全体教师积极行动起来,求真、向善、唯美,外塑形象、内强素质,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走近特级教师——见贤思齐

  学校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以及寒暑假备课学习班,组织全体教师在线观看特级教师观摩课、优秀班主任讲座、著名专家报告视频等,积极营造向名师学习的浓厚氛围,让教师耳濡目染,取长补短,从而净化了教师的心灵,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有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能力。学校先后组织全体教师聆听魏书生的《教育与人生》、李镇西的《做最好的教师》、高金英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等20余位教育名家的专题报告,使教师见贤思齐,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时,教师也清醒地意识到,在这个喧嚣浮躁、充满诱惑的社会里,要想有所成就,必须甘守清贫,耐住寂寞,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他人左右,坚守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

  亲近教育美文——陶冶情操

  为培养教师的阅读品质,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操,学校开展了每天赠教师一篇教育美文活动。我们专门从《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和《山东教育》等教育报刊上筛选经典教育美文,通过学校办公平台发送给教师品读。文章的选择注重思想性、专业性和人文性,既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融入了浓郁的人文情怀,科学合理搭配,交替循环呈现。诸如,《永远站立的师表》、《教育的春天来了》、《教师生活中的健身术》等美文,能使教师秉持一种虔诚温馨的人生情怀,追求一种和谐完美的人生信念,从而做到立场坚定、潜心育人,发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爱教、爱校、爱生的职业情感,形成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切实树立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奠基的远大志向。

  贴近留守学生——心生爱怜

  对于学校中的留守学生,为有效缓解他们的亲情饥渴,避免他们在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校启动了“关注未来,情系留守孩子”工程,全员参与,奉献爱心,给予这些学生“心灵上抚慰、亲情上关爱、学习上指导、生活上救助、安全上保障”,构建起无缝隙对接管理模式。每一位教师与留守学生结成“亲情”对子,成为他们的代理家长,在帮扶工作中坚持“四有”:学情“有数”、教学“有别”、教育“有机”、工作“有效”。寒暑假期间,针对留守学生在家时间较长、疏于教育的状况,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家访活动,对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指导帮助,确保他们过一个安全愉快、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学校将此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有力地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通过“三近”活动的开展,教师激情焕发,工作充满生机活力;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善学乐学,积极上进,学校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局面。全校430余名留守学生无一人辍学流失,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升。2012年10月,学校被全国妇联、教育部、全国文明办联合授予“全国示范基层留守儿童之家”称号。

  (作者系山东省宁阳县第九中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借”校长     下一篇:培训不能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