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育人”:才是回归教育本真路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立新学校校长曾军良 校门

  作为全国著名的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专家、高考研究专家、中学物理教育专家、中学物理竞赛专家,北京市立新学校校长曾军良对“课程育人”理念有着执着追求和独到理解。这么多年来,他始终把打造品牌“课程”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他认为,课程育人,才是回归教育本真的路径。日前,笔者与曾军良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

 

  【笔者】:曾校长您好,请问您为什么这么强调“课程育人”的重要性?您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呢?

  【曾军良】:在我看来,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充满快乐、富有智慧、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应将升学质量作为唯一目标。这里的“课程”不仅是学科课程,而是包括德育课程、学科必修、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在内的一整套相对完备的课程体系。我之所以强调“课程育人”的重要性,是想通过这个理念带领大家回归教育原点再出发,并以此指引“立新人”从课堂教学走向课程育人。

  【笔者】:曾校长,您认为怎样做才能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呢?您又是如何带领“立新人”去开拓的呢?

  【曾军良】:要打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和课程,让教育走进学生心灵,就要倡导全体教师成为课堂的研究者、思考者、推动者,这些推动的背后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进行长期的研究、支持、思考,进而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引领和实践。为此,我们成立了“课程委员会”,对教育教学工作实施专业化的管理和研究。

  “课程委员会”旨在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委员会”由校长、教育和教学领导、全体教研组长、全体年级组长、教科室成员组成,成员要在“课程育人”方面成为探索者、引领者、示范者、指导者、推动者。实践证明,课程委员会的足迹深深印在了立新的教学、课堂、校本课程等多个领域,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

  为了实现课程育人总体目标,我们制定了三年教学研究发展规划:第一年,课堂探索发展年;第二年,课堂特色发展年;第三年,课堂成果展示年。就“课堂探索发展年”来说,其研究点是基于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的初步尝试和实践,主要包括注重教与学的关系、改造教学流程、将自信教育和激励教育带进每一堂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

  【笔者】:曾校长,“课程育人”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在您的引领下,立新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创新?效果如何?

  【曾军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特长,在课程委员会的推动下,立新人积极致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目前,立新人校本课程研究的课题达到20个,涵盖了7大领域,真正放大课程范围,让孩子走近大千世界。如今,每个年级都开了10多门课,形成了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教案、课件。这些资料正逐步整合、完善,慢慢地形成系统的校本教材。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孩子们来说有着重要意义。比如“行游中国”,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还有,生活中的趣味化学实验,学校紧密联系课本,选择带有生活趣味的实验,在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呈现出生活的鲜活、生动和丰富的特质。这种充分体现社会、生活内涵的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提升能力和生命的质量。

  【笔者】:曾校长,请您介绍一下,立新学校的特色课程,特别是德育课程。

  【曾军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与人的生活具有同质性,教育就是在社会生活之中促成人的“生长”。为此,立新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课程,把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融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教育

  ——升旗课程。针对如何创新常规德育形式,发挥学生的作用,立新把枯燥的升旗仪式变成学生喜爱的德育课程,采取班级或年级承办的形式,真正让学生成为升旗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升旗仪式的形式和国旗下讲话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每一次升旗,参与学生都是精心准备,从方阵行进到口号响亮,从国旗手的步伐到升旗手的动作,从主持人的仪态仪表到每一篇国旗下讲话稿的反复推敲,每一个教育环节都在影响着学生。

  ——励志课程。学校邀请著名企业家、学者、艺术家等成功人士,走进学校,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互动,让学生倾听、品味他们成长、成才、成功的心路历程、人生成长故事。青年歌唱家刘和刚老师的报告,让学生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懂得感恩,学会成长;京剧大师孙毓敏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艺术底蕴,并去继承、发扬、以及创新;感恩教育大师一横老师的两场报告,感动了全体学生、家长和教师,给与会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教育课。

  ——校园值周实践课程。当立新用课程来规范校园值周时,我们发现值周的培养目标应该上升到学生的领袖气质和领导力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同时学校细化值周的评价方式,通过自评、教师评和学校评,最后给予学生相应的实践活动学分,这也加强了值周过程中的监督力度,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相对规范的德育课程。

  ——高中学生人生规划教育课程。立新的人生规划教育活动,逐步形成学校有特色的德育课程之一,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高中学生人生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高一、高二、高三三个阶段。这样具有连续性、系列化的人生规划教育,使学生以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态度,关注自身未来发展,通过“生涯规划”,逐步理解“设计人生”的重要意义,激发内在的学习和创造热情。

  ——班会课程。去年12月,曾军良亲自主持了由整个高三毕业班中相对落后的30名同学临时组建的一个班级,进行“在爱中奋勇前进”的班会观摩活动,班会课上,沿着亲人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校长之爱的情感轨迹,曾军良用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唤醒同学们的责任意识,激发起同学们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动力。在立新,学校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时间,让每周的主题班会成为学生精神动力的加油站。

  【笔者】:曾校长,您十分看重实践活动在育人中的作用,在这方面,开发的实践活动课程发挥了怎样的育人作用?

  【曾军良】: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喜欢学校,把学校办成学生喜欢,让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2011年,立新学校管乐团继4月20日参加北京市第十四届学生艺术节金帆器乐展演荣获一等奖后,7月下旬,在奥地利国际青少年艺术节比赛中荣获“组委会特别金奖”及“维也纳城市表演奖”,极大地鼓舞了师生的士气。

  “强身健体,打造和谐团队”的校体育节活动、“让创新的智慧闪光”的科技节,把体育、科技创新与德育元素相整合,以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模式相结合,让学生在自觉地参与、体验和感悟中促进自身发展,在动手实践中学会合作和进取。

  在此基础上,学校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推进激励教育,让自信之花开在每个学生心里。立新人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共进、相互信任、激励为主的教育氛围。我们利用橱窗、电子屏、年级学生会、家长会隆重介绍每一位老师,宣传老师;校园里建立了80多块宣传栏,定期介绍和宣传优秀学生。同时,学校广泛开展“七星引路,人生导航”每月一星的校园之星评比活动:“道德之星”、“学习之星”、“礼仪之星”、“劳动之星”、“文体之星”、“文明之星”、“进步之星”,遍布校园、年级、班级,发现和肯定了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除此之外,学校还开设博识课程、阅读课程、京剧课程三大德育校本课程,进一步丰富德育课程,深化德育内涵。其中博识课程是以“博闻广见、卓有通识”为基本理念,充分利用优质社会教育资源,使学生博闻广见,开启智慧,涵养性情,提升境界。阅读课程是倡导全校学生走近名家经典,提升精神内涵,开展晨诵、午读、暮省等活动,营造校园读书文化氛围。让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达到从“阅读”到“悦读”的境界。开设的京剧课程,是我校京剧进校园活动项目的第一阶段。我们在幼儿部、小学部、中学部分别开设三个京剧课程班,设计不同阶段的课程内容,外聘专业教师每周进行专时训练指导,定期组织外出学习观摩,分阶段完成成果汇报。让国粹京剧不仅能逐渐成为我校德育特色课程,也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优秀民族精神做出我们的贡献,使学生长期受益。

  立新通过大型活动,丰富德育内容,践行“活动中育德,活动中育人”,突出“活动”与“渗透”,强调“实践”与“体验”,构建学生在学校大型活动中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让学生真正成为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从而提高了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笔者】:曾校长,作为教育名家,您的教育理想是什么?

  【曾军良】:我认为,要实现教育理想,需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上下功夫。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课堂最缺少什么呢?是缺少知识吗——许多老师在滔滔不绝,传道授业;是缺少方法吗——许多老师也是声情并茂,循循善诱;是缺少责任吗——许多老师已经是喉干舌燥,掏心掏肺。其实,课堂最缺的是什么?我们认为最缺的是激情、活力、兴趣、幽默和对生命的尊重,最缺的是学习的精气神,最缺的是一种推动学生生机盎然地去学习的力量。“魅力课堂”教学改革就应该从这里开始——它与直接把知识学习的结果如何高效当做追求的目标不同,它是以尊重人的生命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注入动力,从而激发学习活力,达到学习的高效目标。因此,这样的改革更加关注过程的魅力,更加充满了人性的温情。我的基本观点:魅力课堂是“引力场”、“思维场”、“情感场”并最终走向人的“生命发展场”。“魅力课堂”构建是基于尊重学生美好天性,激发学生精神动力,努力让教学迸发五彩的魅力光芒,让学生感知快乐的心里体验,从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的改革行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