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社会发展》值得一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陈蕾

  《儿童心理社会发展》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好书。这本只有13.2万字的译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作者是纽约福特汉姆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玛戈·B.南婷,译者是大名鼎鼎的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丁祖荫。丁老先生学养深厚,译著通顺易懂,全然没有文字生涩、语义费解的问题。

  书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对婴儿依恋的论述。婴儿依恋是一种产生于婴儿期,对人的一生发展极具重要性的积极的社会情感,在这个问题上,作者提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说法。他认为,婴儿期儿童和照料者发展良好的关系,对于在以后一生中建立满意的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婴儿和母亲的关系是最先建立和占重要地位的,而且也是日后各种依恋的典型。一般说,假如母亲是有教养和热爱的,儿童对母亲便建立一种积极的关系;假如她是一个疏忽管教或好责骂的,儿童便发展一种不合作的或敌对的态度;而假如母亲有时热爱、有时不热爱,儿童便形成一种矛盾的态度。这种关系也塑造着儿童关于自己的概念,因为儿童自我形象的形成,一部分由于儿童在和其他人交往时内化了他们传播给儿童的观点。例如,一个温和而慈爱的母亲能够使儿童产生一种良好的情感以及“我是好孩子”的感觉;而和一个紧张的、疏于管教的或好责骂的母亲相交往,则使儿童引起一种自暴自弃的情感和“我是坏孩子”的感觉。

  “假如儿童在6个月至36个月之间转为多人照料会产生有害的影响”,这振聋发聩的观点,一方面是否可以启发那些忙着或挣钱、或玩乐而不愿积极承担养育责任的家长们,该认真考虑一下自己要如何履行父母职责,才能培养出“好孩子”呢?另一方面,在划定招生年龄、安排带班教师、指导家长的育儿工作时,幼儿园是否应该更坚定地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来制定相关的规范、标准和要求?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我是小模特     下一篇:怎样照顾特殊体质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