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诺

  去年九月,丈夫被公派到瑞士进修学习,我和3岁的儿子图图一同前往。为了让孩子有同龄的伙伴,我们把图图送进了当地的幼儿园。这一年的经历,图图成长了许多,而异国老师对我的教育理念也产生了很大冲击,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

  入学第一天,我把图图送到教室,他拉着我的手不让我走。我想多安慰他几句,就陪着他在教室里呆了一会儿。老师处理孩子们分离焦虑的方式非常沉着和有技巧:年龄最小的一个小男孩在妈妈走后“大哭不已”。两个老师不急不躁,一边尽力哄正在哭的孩子,一边发给不哭的孩子饼干吃,并鼓励他们的勇敢和独立。

  按照我的习惯思维,这个饼干应该发给正在哭的孩子,以便“息事宁人”。但老师却在之后的交流中和我说:“首先,要相信孩子,可以处理好自己的问题,不必呆在孩子身边陪伴;其次,要告诉孩子能控制情绪,勇敢适应新环境的行为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哭解决不了问题,也无法获得肯定。”

  那天中午,为全面了解图图在幼儿园的适应能力,我与老师协商后,在隐蔽处,利用一天的时间观察儿子。

  这天午餐时间,金发碧眼的瑞士阿姨领着孩子们来到幼儿园餐厅,只见一排排可爱的矮桌子、小板凳整齐地排列着。孩子们随意地坐下后,洋阿姨开始分盘子。每个盘子里都有一份食物,稍大些的孩子已经学会了用勺子就餐,小些的孩子就直接用手抓着吃,老师微笑着看着吃饭的孩子们。

  图图平时吃饭习惯不太好,经常爷爷奶奶追着喂饭。他一个人呆呆地站着,看看这儿,又看看那儿。洋阿姨抱他到凳子上,用手比划着要他自己吃。图图不会抓着吃,洋阿姨非常有耐心,不断地比划着,启发孩子自己吃饭。但图图始终没有动手,午餐时间结束,图图一口都没吃的食物被全部收回去了。

  看到儿子挨饿,我的心被猛地揪起。在办公室里,我含着眼泪质问洋阿姨的做法。洋阿姨微笑着回答:“孩子若是饥饿就会自己吃饭。瑞士人是不喂孩子吃饭的,我们认为,让孩子为自己负责是生命和生活最基本的法则。”

  对于孩子不会做的事,这位洋阿姨是这样向我解释的:“我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予语言上的鼓励,或在行动上给予暗示与支持。我不会强行逼他去做,更不会包揽。否则的话会抑制孩子的自主行为,削弱其自我发展的动力。个性没有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的人,他需要依赖别人获得自我认可,这样的孩子怎么会独立,又怎么会创造呢?没有创造性的孩子,生命的潜能是被完全压抑的,同时,他也不会感到快乐和幸福。”

  午睡时间到了,有的孩子睡觉,有的孩子不睡觉。洋阿姨让不睡觉的孩子到别的房间去玩,但有一个前提,不能干扰休息的小朋友。洋阿姨说,孩子有孩子的自由,孩子要在自由中学会如何为自己设定界限,并学习如何承担对他人的责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