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建起世界一流量子物理实验室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接第一版)

  2008年,在完成了充分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后,我辞去了海德堡大学的教职,回国工作,同时将在国外的实验装置陆续搬回科大,并将10余位优秀科研人才,以“百人计划”的方式从国外引进到科大。经过10余年努力,我们的团队成为在量子信息领域能够开展全面系统性实验研究的少数几个团队之一,不仅在量子信息领域做了一些工作,而且在量子通信技术方面有良好的基础,有望不久将来在国内形成量子通信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国家的信息安全和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由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方面的技术积累已经比较充分,去年底在中科院的领导下,经过多方沟通,迅速启动了量子科技的实验卫星先导专项,目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卫星的全球化广义量子通信,这再次体现了中国的效率。

  我的导师也因此主动提出,与我们开展合作,开展空间量子实验,希望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欧洲和亚洲之间的广义量子通信。回忆起当年我的导师问我的关于“梦想”的问题,我深刻体会到,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我们在国内一定能够拥有比国外更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

  当然,客观地讲,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一些困扰,前几年我在国内、国外两头跑,就受到一些人的误解,直到我回国工作的初期,仍然被质疑是否真正回到国内。另外,随着团队规模不断壮大,我们在寻求稳定的经济支持上,也遇到一些困难,我本人也被诸多事务性工作占据大量精力,真正从事科研工作时间被一再压缩。但我们始终坚信,我们所从事的事一定是对国家有益的事,我们一定也能够得到国家的支持,并把它做好,通过不懈的沟通,我们所面临的困难都或多或少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我回国工作以来的感悟,正如一位我所敬仰的九三学社老一辈科学家曾对我讲过的,“要做中国特色的、世界水平的科研工作者”,愿与大家共勉。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本文摘编自作者在2012年“我的中国梦”主题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座谈会的发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