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烈别止于清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陈宝泉

  清明祭扫时节,各级学校都会组织师生去陵园、纪念馆缅怀先烈,这本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活动。但据中国新闻网4月2日报道,河北张家口某校1300名小学生在察哈尔烈士陵园排队参加仪式,献花之后就整队回校了,最后连给谁献花都不知道。有的孩子以为,扫墓就是送朵小白花。还有的孩子除董存瑞、雷锋外,对于葬在本地陵园内的烈士所知不多,更别说先人们当年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了。

  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也介绍,每年清明前后各学校、团体组织的祭扫活动,都有成千上万人参加。但是这种祭扫给人感觉有流于形式之嫌,效果如何不好说。

  笔者认为,清明祭扫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而祭奠先烈,更是人类文明共有的普世文化。学校组织集体祭扫、缅怀先烈的活动必须坚持,我们的孩子就是要有清明节给先烈献上一朵小白花的深刻记忆。但是这类活动要安排细致,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教育要常态化,更要有声有色。比如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里要编入本地先哲、英烈的事迹,去陵园、纪念馆之前,要把园内烈士们的事迹、馆内人物的生平讲给学生们听。

  凡强大的民族,必有强劲的精神支柱。犹太民族笃信“不知自己从哪里来,就不知自己将要往哪里去”。以色列人接待国宾都要领去参观“大屠杀纪念馆”。其中的儿童分馆虽然没有实物,但是四面玻璃镜子装成的幽深地道内只是不断播放受害儿童的名字、年龄、国籍,一盏盏烛火相映,给人以步入深邃星空的感觉。俄罗斯人民铭记伟大卫国战争的惨烈历史,战斗遗址都矗立着纪念碑、雕塑。美国军人的最高荣誉之一,就是战殁者葬入阿灵顿国家公墓。这些国家的民众,每逢入学、毕业、结婚等人生大事,都有前去祭奠、献花致敬的习惯。

  相比之下,我们做的还很不够。尽管近些年来,我们不断反省,但对先烈的尊重、纪念仍然不够。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卢沟桥抗战纪念馆先后落成,但是仍有一些烈士陵园荒芜,开发商的推土铲下仍不断有纪念地面目全非。风烛残年的贫困抗战老兵要由民间义士奔走呼吁,捐资救助。

  尤为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只是清明节组织孩子们去一次陵园。学校要把历史课上好,要把优秀传统教育贯穿课上课下,贯穿到具体生动的活动中。

  这里,还必须强调,为人父母者、社会特别是传媒要负起教育责任。如果媒体传播的内容不是插科打诨的过度娱乐,就是粗制滥造的老剧目或歪曲历史的“穿越剧”,我们又怎么能怪孩子们只知艺人的风流韵事,却不知历史实情,不解文化传统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